201教室里,空气仿佛凝固。刚才林晓东拋出的“地狱级”作业,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每个学生的心湖。有人双手抱头,发出压抑的低吼;有人指尖在计算器上飞速跳动,神情焦躁;而更多的人,则掏出借书卡,目光直指图书馆的方向,企图从浩瀚书海中寻觅一线生机。

“这个作业太变態了!抗震设计我们还没学过呢!”

“我连最基本的力学计算都不会,这让我怎么设计桥樑?”

“林教授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啊!”

抱怨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却未能撼动林晓东分毫。他立於讲台,身姿如松,不曾流露半分妥协。他目光扫过教室,最后停在前排一个安静的女学生身上。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想法?”

被点名的女学生叫李小雨,是土木系公认的学霸。她站起身,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仍衬托出她高挑纤细的身段。乌黑长髮垂落,更显皮肤白皙。鼻樑上的黑框眼镜略显沉重,却遮不住镜片后那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此刻,因被全班目光聚焦,她的脸颊迅速泛红,声音微颤:“林教授,我觉得……您说得对。”

“哦?说说看。”

“我们总是抱怨学不会这个,学不会那个。但真正的工程师,不就是要解决那些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吗?如果什么都要等学会了再去做,那我们永远只能做书本上的题目。”

她的话让整个教室安静下来。林晓东满意地点点头:“说得好。还有谁有不同看法?”

一个男生犹豫著举手:“林教授,但是我们確实基础不够啊。万一设计出来的桥塌了怎么办?”

“塌了?”林晓东轻笑,目光扫过眾人,“你们以为真要你们去建桥吗?这不过是设计练习,图纸上倒塌了,再重来便是。但若连在纸上犯错的胆量都没有,將来又怎能在现实中避免灾难?”

他走到黑板前,在“责任、生命、永恆”几个字下面又写了一行字:“在错误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林晓东转身,背对眾人,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我亲手设计的第一座桥,在图纸上『塌』了十七次。直到第十八次修改,我才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受力结构,那个结构,后来被载入了教科书。”

学生们的目光骤然点亮,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连繫主任徐光耀都忍不住探身倾听。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失败。”林晓东的声音变得严肃,“工程师的成长路径就是这样:做-错-改-懂-精。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你们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工程师。”

就在这时,苏晴从后门步入,手中一份文件引人注目。她径直走向讲台,在林晓东耳边低语几句。林晓东接过文件,目光飞速掠过,眉心微蹙。他抬手示意,手中文件高举:“各位同学,临时接到通知。成昆电气化新线项目遭遇技术瓶颈,急需专家会诊。原定下周的现场教学,恐將提前。”

教室里瞬间沸腾,议论声如潮。

“提前?那作业怎么办?”

“技术难题?究竟是什么问题?”

“我们真的能去现场?”

林晓东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成昆线需要穿越一座名叫大瓦山的大山,原计划採用隧道方案。但最新的地质勘探显示,山体內部存在大量溶洞和暗河,传统的盾构机无法施工。”

他在黑板上绘出简单的山体剖面图,笔尖指向关键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条路:其一,改道山谷,绕行五十公里,耗时耗力;其二,直面难题,攻克技术壁垒,按原计划贯穿山体。”

学生们屏住呼吸,等待著他的下文。

“项目组决定採用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案,但这个方案从未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使用过。他们需要最顶尖的专家进行技术论证。”林晓东眼中精光闪烁,嘴角微扬:“而我,恰好是这方面的行家。”

“那我们呢?”李小雨举手问道。

“你们?”林晓东故意停顿了一下,“你们当然要跟我一起去。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亲眼见证一个史无前例的工程方案是如何诞生的。”

教室里掌声雷动,欢呼声震耳欲聋。连那些方才还在为作业叫苦的学生,此刻也兴奋得面色潮红,眼中闪烁著炙热的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