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从图纸到现实的漫长征途
林晓东眼前一亮。这正是他们遇到的核心问题。
“能不能让我看看你们的电机车间?”
电机车间里,几台大功率电机正在进行测试。林晓东蹲下身,仔细观察电机的散热系统。
“这个风冷系统效果怎么样?”
“勉强够用,但如果功率再大一点,就不行了。”技术员摇头道。
林晓东突然想到了什么,掏出笔记本开始计算。苏晴在旁边看著,不明白他在算什么。
“苏晴,你还记得昨天那篇德国论文里提到的液冷系统吗?”
“记得,但技术细节没有公开。”
“不需要照搬他们的技术。”林晓东的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思路。”
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传统的液冷系统是在电机外部加装散热器,但我们可以把冷却液直接通入电机內部,形成內循环冷却。”
苏晴看著图纸,眼睛越来越亮:“这样散热效率会大大提高!”
“对!而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林晓东站起身,对厂长说道,“厂长,能不能借用你们的实验室?我想验证一个想法。”
接下来的三天,林晓东几乎没有离开过实验室。他和厂里的技术人员一起,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內循环液冷系统。苏晴则负责计算各种参数,確保系统的可行性。
第三天晚上,改装后的电机开始测试。隨著转速不断提高,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转速5000转,温度85度。”
“转速6000转,温度92度。”
“转速7000转,温度98度。”
当转速达到8000转时,温度稳定在了105度,远低於安全標准的150度。
“成功了!”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林晓东看著数据,长长地鬆了一口气。这套內循环液冷系统,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而且成本比德国的技术低了一半。
“苏晴,我们回京城。”
“现在?”
“对,现在就回去。我要让那些质疑的声音彻底闭嘴。”
回到bj的当天晚上,林晓东就给陈建华副部长打了电话。
“陈部长,电机散热问题解决了。明天的会议,我有信心了。”
第二天的部务会议上,林晓东带著详细的试验数据和技术方案,面对著一屋子的质疑目光。
“各位领导,我们的高速列车项目,已经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將试验报告分发给每个人,“这套內循环液冷系统,完全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技术指標全面超越国外同类產品。”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仔细阅读报告。
“林工程师,这个技术真的可行吗?”一位老专家问道。
“不仅可行,而且已经通过了实际测试。”林晓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可以立刻进行工程化应用。”
陈建华副部长看完报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很好!这就是我们要的自主创新!”
会议的结果,追风项目获得了继续支持,並且追加了3000万资金。
走出会议室,苏晴兴奋地抱住了林晓东的胳膊:“我们贏了!”
“这只是开始。”林晓东看著远方,眼中满含期待,“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