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从实验室到生產线,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那……那该怎么办?”
“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林晓东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爭气钢”標准化生產作业手册》。
“从今天起,我们要把生產的每一个步骤,都分解成最简单的动作。钢水温度多少,什么时候加料,加多少,拉拔速度多快,冷却水温几度……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数据化、標准化。每一个工人,每一个岗位,都必须像执行军令一样,严格按照手册操作,不允许有任何自作主张的『经验之谈』!”
“这……”在场的老工人们都愣住了,这等於完全顛覆了他们几十年的工作习惯。
“苏晴。”林晓东喊道。
苏晴立刻上前,將一沓厚厚的、刚刚列印出来的文件分发给眾人。那是她和几个年轻技术员熬了几个通宵,根据林晓东的思路,编写出的第一版操作手册。內容细致到连设备上每个阀门该拧几圈,每天该如何保养,都用图文並茂的方式標註得清清楚楚。
“这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苏晴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这是我们打贏这场硬仗的作战地图!从今天开始,我们將成立『工人技术培训班』和『质量监督小组』,由我和林工亲自带队,確保每一个人,都吃透这套標准!”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鞍州钢铁厂,经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行动上的革命。
工人们不再是凭感觉干活,而是人手一本作业手册,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在流程卡上打勾、签字。林晓东和苏晴,就像两个最严苛的教官,一天二十四小时泡在生產线上,纠正每一个最微小的操作失误。
起初,牴触情绪很大。但当第二批试生產的结果出来时,所有人都闭嘴了。
成品率,从不到10%,一跃提升到了75%!
这个数字,像一针强心剂,打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还不够!”林晓东没有丝毫鬆懈,“我们的目標,是95%以上!继续优化!继续改进!”
又是一个月不眠不休的奋战。
当第三批產品下线,被送到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进行最权威的检测时,整个鞍州钢铁厂都在屏息等待。
三天后,一份盖著国徽红印的传真文件,从京城发了过来。
李卫国拿著那张薄薄的纸,双手都在颤抖。他看著上面的数据,先是愣住,隨即,这位钢铁汉子,当著所有人的面,嚎啕大哭。
“成了!成了!我们……我们做到了!”
文件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著:送检样品,抗拉强度平均值1872.5兆帕,应力鬆弛率低於0.2%,成品率96.8%!所有核心指標,全面超越了德国普鲁斯曼公司对外公布的產品数据!
整个工厂,瞬间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工人们把林晓东和苏晴高高地拋向空中,欢呼声震天动地。
就在这时,厂长办公室那台红色的加密电话,发出了刺耳的铃声。
秘书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变得古怪起来。他捂著话筒,跑到正在被人群簇拥的林晓东身边,压低声音说:“林工……是,是德国普鲁斯曼公司,那个叫霍夫曼的亲自打来的……”
林晓东从人群中走出来,接过电话,只说了一句:“我是林晓东。”
电话那头,霍夫曼那標誌性的傲慢腔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急切的语气:“林先生……我……我听说了你们的成就。我代表普鲁斯曼公司,向你们表示祝贺。我们想……我们想探討一下,能否从贵方採购一批……不,是一万吨高强度钢绞线,价格……价格好商量!”
林晓东听完,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没有回答价格,只是淡淡地说道:“霍夫曼先生,不好意思。我们自己生產的钢,要优先满足我们国家自己的大桥建设。至於出口,等我们有富余產能的时候,再谈吧。”
说完,他直接掛断了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