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跨江大桥的困境
他又指著高耸的桥墩设计图:“桥墩的施工,也不用传统的脚手架。我们用『滑模技术』,做一个可以自己往上爬的模板,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浇筑混凝土,就像竹子长高一样,一天就能长高好几米。速度快,质量好。”
平转法?滑模?
这些闻所未闻的名词,让在场所有的老专家都面面相覷。把一座几万吨重的钢铁巨兽,在空中旋转九十度?这在他们看来,已经不是工程,而是神话。
“胡闹!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位老专家激动地站了起来,“几万吨的大傢伙,旋转的精度怎么控制?万一转盘的轴心出问题怎么办?万一转到一半卡住了怎么办?这要是掉下去,就是震惊世界的工程事故!这个责任谁也负不起!”
“陈总工,”林晓东没有理会他,而是看向陈望平,“这个方案,理论上完全可行。旋转用的球形铰支座和高压液压系统,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交给国內的机械厂去製造。这不仅是修一座桥,更是倒逼我们国家重型机械製造技术的一次飞跃。”
苏晴適时地递上了一份文件。“各位领导,这是我们整理的关於德国和瑞士在阿尔卑斯山区修建小跨径桥樑时,採用类似转体工艺的初步资料。虽然他们的桥樑重量和跨度都比我们小得多,但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林晓东和苏晴的配合,再一次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说服力。一个提出顛覆性的构想,一个提供严谨的理论支撑。
陈望平看著图纸上那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方案,又看了看林晓东那张年轻却无比坚定的脸。他沉默了很久,最终,他拿起桌上的烟,点了一根,猛吸一口。
“林工,我干了一辈子桥樑,从没想过桥还能这么修。”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圈,“但是我信你。在龙脊岭和塔克拉玛干,你已经证明了,你就是来创造奇蹟的。我这条老命,就陪你疯一次!”
方案確定,一场与天斗、与地斗、与长江斗的史诗级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在林晓东的指导下,国內最好的机械厂,夜以继日地攻关,硬是造出了那个直径数米,能够承受数万吨压力的巨型球形铰支座。而施工现场,高耸的桥墩,在滑模技术的加持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天空生长。
最壮观的,还是在长江岸边。巨大的钢桁梁像一条钢铁巨龙,在岸边的胎架上被一节节拼装起来,直指天际。
一年后,转体的日子到了。
整个山城万人空巷,无数市民聚集在长江两岸,想要亲眼见证这歷史性的一刻。江面上,所有的船只都已清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林晓东站在指挥台上,手里拿著步话机。苏晴站在他身边,手里攥著秒表,记录著每一个数据。
“各单位注意,检查液压系统,报告压力值!”
“一號泵站正常!”
“二號泵站正常!”
“风速正常,符合转体条件!”
林晓东深吸一口气,对著话筒下达了那句註定要载入史册的命令。
“开始转体!”
隨著他一声令下,巨大的液压泵开始轰鸣。那条静臥在岸边,重达一万七千吨的钢铁巨龙,发出了轻微的“咯吱”声,然后,在数万人的惊呼声中,它真的动了!
它以一种极其缓慢,却无比稳健的姿態,开始脱离江岸,向著江心,缓缓地,缓缓地转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