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纵』。从北到南,贯穿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经济带和人口密集区。连接京城、津门、沪上、羊城这些核心城市。”

他又换了一支蓝色的粉笔,画下了四条横向的蓝线。

“这是『四横』。从东到西,打通沿海与內陆的经济通道,让西部的资源能以最快速度运出来,让东部的资本和技术能以最低成本投进去。”

纵横交错的八条线,在地图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井”字,將整个中国最核心的区域都囊括其中。

“这就是我提议的『四纵四横』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网规划。”林晓东放下粉笔,目光灼灼地看著在座的每一个人,“这个网络一旦建成,將彻底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嘆和议论声。

“太宏伟了!这个想法太宏伟了!”

“四纵四横……这得多少公里?这得多少钱?”

终於,一位来自財政部的老领导提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他的声音带著一丝颤抖:“林晓东同志,你的设想很好。但是,钱从哪里来?按照我们初步估算,一公里的高速公路,造价至少在三百万人民幣以上。你这『四纵四横』,总里程超过三万公里,总投资將超过一千亿!我们国家现在一年的財政总收入,才多少?”

一千亿!

这个数字,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这几乎是要掏空国库,甚至掏空了都还不够。

“这个计划,太冒进了!不切实际!”一位保守派的老专家立刻摇头反对,“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先从几个重点省份的短途高速修起,搞『遍地开』,慢慢积累经验和资金。”

“我反对『遍地开』的思路!”林晓东立刻反驳,“那样只会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修出来的,都是一段段互不相连的『断头路』,形不成网络效应。高速公路的价值,在於连通,在於网络!只有把主要城市群先串联起来,形成骨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那钱的问题怎么解决?”財政部的老领导追问道。

“分期建设,滚动发展!”林晓东拋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我们不需要一次性投入一千亿。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只集中力量,修建其中最关键的一纵一横,比如京沪线和沿江线。这两条线一旦贯通,其產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就能为后续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我们可以引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再用路桥收费来偿还。以路养路,滚动发展!”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巨大的衝击。

苏晴適时地站了起来,將一份整理好的资料分发给眾人。“各位领导,这是我们整理的关於二战后德国和日本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的案例。他们当时也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採用的正是『国家主导、银行贷款、收费还贷』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林晓东和苏晴,一个提出顛覆性的宏大构想,一个提供详实可靠的国际案例支撑,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

周明局长坐在台下,看著这对並肩作战的年轻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他知道,一个属於中国基建的黄金时代,即將在今天,由这个叫林晓东的年轻人,亲手开启。

长达三个小时的激烈討论后,会议的最高领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缓缓站了起来。他走到地图前,看著那纵横交错的八条线,看了很久。

最后,他拿起桌上那支红色的粉笔,在那张规划图的標题上,重重地批下了两个字。

“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