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高速公路网的宏伟蓝图
铁道部总工程师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场的几十位专家、领导全都炸开了锅。
“京九铁路技术顾问?我的天,这可是国家一號工程!”
“这年轻人,一步登天了啊!”
“龙脊岭的成功,確实有这个分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橄欖枝,林晓东却出人意料地摇了摇头。
“感谢您的看重,总工。”他平静地回应道,“但我暂时不能接受您的邀请。”
“为什么?”铁道部总工愣住了,他想过林晓东会激动,会谦虚,但万万没想到会是直接拒绝。
林晓东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回到巨大的隧道模型上。“龙脊岭的经验,不仅仅是关於如何打通一座山。它证明了一件事——先进的基础设施,是驱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洪亮有力:“龙脊岭打通后,东江省的山区特產,运到沿海城市的时间缩短了三天,物流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四十。沿海的工业品,也能更快地进入山区市场。这一进一出,盘活的是整个区域的经济。铁路很重要,但它解决的是大动脉的点对点运输。我们国家更需要的,是一张能覆盖全国、深入肌理的『网』!”
“网?”在场的人面面相覷,显然没跟上他的思路。
“对,高速公路网!”林晓东的声音掷地有声,“当汽车能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自由流动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变革,將是铁路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解决一条线的问题,而是规划一张网的未来!”
这番话,让整个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林晓东描绘的那个宏大蓝图给震住了。在自行车还是主要交通工具的八十年代,去谈论一个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这无异於痴人说梦。
苏晴站在人群的角落,看著那个在模型前侃侃而谈的男人。她的心跳得有些快。她知道,林晓东的目光,早已越过了龙脊岭,越过了京九线,他看到的是未来三十年,整个国家的模样。
一个月后,林晓东被一纸调令,从龙脊岭工地直接调回了京城,进入了国家计委一个新成立的特別规划小组。苏晴作为德语翻译和技术资料专家,也一同被调了回来。
计委大楼顶层的一间保密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严肃。长长的会议桌旁,坐著的全是国家各大部委的头面人物,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
林晓东,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站在了主讲席上。
他身后,是一副巨大的中国地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林晓东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自己和苏晴熬了无数个通宵准备的报告,“我今天匯报的,是关於构建我国『国家高速公路骨干网络』的初步设想。”
他没有讲空泛的理论,而是直接拋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我国的货物运输,百分之七十以上依赖公路,但公路运输的平均时速,不超过四十公里。从京城到羊城,两千多公里的路程,一辆货车要走上一个星期。时间成本、燃油损耗、货物损耗,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如果我们修建高速公路,同样的路程,只需要一天。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物流效率將提升七倍!”
林晓东拿起一根红色的粉笔,在巨大的中国地图上,果断地画下了四条纵向的红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