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叫做“至人居若死,动若械”。

至人站住了如同死亡,动起来如同机械。

其中的“至人”没有什么特別的意思,只不过是古人將当时修成“心气”者称之为“至人”而已。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还这么想,至人就未免太多了。

这个词汇可以忽略,重点在於接下来的居若死,动如械。这句话,其本质就是“念灯燃志火,志火生心气”的最好囊括。

居若死,便是描述如何神凝志一,点燃念灯时的关节部分。

因这句话所践行的路子,是道修佛禪的“枯坐忘”一脉,因此要人绝食、心净、斋戒,求心寂灭无物的状態,从中生出灵光。

当时的人,走心宗一道,武学从佛道学说而传,肯定觉得这是唯一真理,但是从后一观,点燃念灯有诸多路子,不一定要走枯坐忘,自然不一定要居若死。

而动如械,即是洗炼肉身的状態。人像是机械一样动作。

机械的运动方法,就是先下达一个指令,后再进行动作,动作严格按照指令执行。人不是这样的,人都是本能运动,有时候脑袋没想,自己就动作了。

譬如呼吸、走路、取物,常人在这些运动上,总有这样那样的谬错,会造成身体不必要的损耗。

这让鹿沉想到,人的身体理论寿命,在前世已经测算出来,应该达到一百二十岁左右,但实际上六十岁、八十岁就开始枯竭。

这些衰竭的部分,就是人並未动若械的损耗。

而动若机械,就是给自己制定种种標准,呼吸只有一种节奏,走路抬多少手、迈多少步子,都是经过了严苛的计算和要求,皆有定数,再通过心气去按照这个定数。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高矮胖瘦男女,乃至於骨髓血肉都不一致,所得定数不一样,不同的典籍侧重方式也有不同,定数不一。

人的行动就算如机械,也很难尽善尽美。因为有些动作就是会一边助长这一些器官,损坏另一些器官。

譬如许冬枝传授的秘籍,《明镜观止》侧重於皮毛感官,《昭文正气歌》侧重於头脑思维,《气脉辞类纂》侧重於呼吸吐纳,《古剑陶庵》侧重於手掌灵敏……

但不管按照哪一种方法,总归能渐渐让身体达到超越人体的状態。

就算不侧重的那些,乃至於受了损伤的那些部分,也远远比没有抵达心气时的自然状態好。

燃志火是身心合一,是当下情况的“人力极限”。

掌握心气后,以心气调控形骸,就能渐渐达到“人体被设计出来理论上的人力极限”。从这角度来说,当然是越早达到心气阶段,所取得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这也构建出了新的极限就是了,这也就是一道“天火余烬”。

人突破了一道屏障之后,面前总是出现新的界限,新的屏障。

武道就是这样循环往復,螺旋上升,一直到了今日,那些真住我的大宗师,也有自己的极限所在。

不过就不是许冬枝和鹿沉可以揣测的了。

到了这个阶段,鹿沉也能够一观他人的心气大小。就好像许冬枝看他的志火一般。

之前许冬枝说过,心气成功之后,便可激发形骸,也可助长志火,分別有九重天。

这个九重天也是一位自心宗、真君、觉王、先圣数十年后的先贤大能,在心气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大能发现隨著心气使得身体壮大,身体又会反哺心智,使得志火旺盛,两者一路攀升,有极大空间可以成长,便九重天之多的数目来形容。

其中志火九重天分为:豆烛、盈寸、掌炬、树烛、楼光、塔虹、月照、爭日、经天九个阶段,代表著的便是。

形骸九重天是为泥胎、陶胚、素烧、釉生、铜熟、钢骨、金筋、玉络、琉璃身。

“你的志火,靠著沸心血,已至『盈寸』阶段。”

许冬枝说,“有如此火力,只要运用心气,就可以轻鬆让形骸跟著洗髓易经,快速抵达『泥胎』境界。到那时,你就可以去血洗秦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