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
南詔的兵力分为两部,一部驻扎在盐津,有一万兵马,由大將爨琛统领,一部驻扎在昭通,有两万兵马,由南詔拓东节度使段子迁亲领。
爨琛与爨赤达同姓,但是两人的部族却是天差地別。
爨赤达是凉山勿邓部,在南詔只是小部族,
而爨琛所在的部落可是雄据滇池平原的大部族,是拥护南詔在滇池平原统治的核心部族。
南詔的统治疆域以滇池平原和洱海平原为主,
洱海平原是蒙舍六詔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的乌蛮和白蛮部落组成,是南詔王室的核心力量。
而在滇池平原,是以爨氏部和滇东十八部为主。
其在南詔的身份地位相当於唐朝的五姓七望,滇东十八部相当於是小世家。
自从陈昭来到嘉州,唐军的攻势越发凌厉起来,南詔一直以为天险的金沙江已经被唐军攻破,盐津县的盐池都已经被唐军占据,南詔只能退守盐津县城。
盐津县城中,身为主將的爨琛脸上丝毫没有败势倾颓的愁容,反而胸有成竹。
南詔军的情况,他再清楚不过,昭通的粮草只能支撑大军三月之需,沿途各部落已经征不上来粮了。
段子迁效仿唐军,用盐津的盐从部落换取粮食,部落也无余粮可收。
如果唐军继续这样耗著,南詔军顶多撑到年底,只能忍痛割让盐池之利,连昭通都要放弃,退守靖州自保。
对南詔而言,破局之法只有速战速决这一条路,而陈昭的到来,让南詔看到了决战的希望。
军事舆图上,金沙江上已经被唐军架起了桥樑,唐军朱贵部已经在金沙江南岸扎营,还有源源不断的唐军向著南岸而来。
“唐军有多少兵马过江了?”爨琛问著跪在堂下的斥候传令兵。
“今天又有五千唐军过江,加上之前朱贵部的一万人,江南岸已经有一万五千人。”
“一万五千人,差不多了。”爨琛沉吟,在这片战场上,南詔与唐均都投入了三万兵力,自己在盐津县只有一万人,按照陈昭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应该会派两万人马过江,一万在南岸守住撤退路线,一万前来攻打盐津。
经过嶲州与播州战事的淬链,唐军的攻城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炸药加上八牛弩,对只是夯土修筑的城墙而言,简直是降维打击。
南詔也没有媲美八牛弩射程的武器反击,只能被动挨打,依靠著城中巷战对唐军造成一点杀伤,所以唐军派出一万兵马来攻城是绰绰有余。
预计明天,再有五千人过江,唐军便会派兵来攻打盐津了。
可是,盐津的南詔军真的只有一万人吗?
爨琛看著金沙江与盐津城之间隔著的大山,嘴角扯出冷笑。
金沙江北,安上县。
陈昭並没有如爨琛所知的抵达嘉州,而是直接来到了安上县。
梁重正在给陈昭匯报著最新的战况,在听到南詔不堪一击,唐军轻易渡江后,陈昭心中一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