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东仓仓督是苏子凌,后来苏子凌跟著陈昭成为了嘉州长史,现在又成了成都府少尹,专责成都城的扩建。

顶替苏子凌的是东仓守军都头齐铭,可齐铭长於军事,对东仓的管理还是有所欠缺,陈昭便让杜寒山出任了东仓仓督。

杜寒山在被革职之后,由於陈昭的重用再度有了官职,虽然没有此前的掌书记职位高,但是了解陈昭的人都知道,东仓仓督一职虽然只有从九品,但是极为重要,非陈昭心腹之人无法担任。

让杜寒山负责採购粮食,平息物价?陈昭摇了摇头,东仓作为军需仓储,已经具有很大的权力,若是將此事也交给东仓,那军方的实力也过大了一点。

如今陈昭已经彻底掌控了西川,不能像从前一般將所有紧要之事都放在东仓,需要考虑分权制衡了。

想到这里,陈昭再度想起了宋问之,若是宋问之还在,那他便是最適合的人选。

其他还有何人呢?瞥了一眼王景略,陈昭想到在王维舟还是支度判官的时候,王景略就跟在他后面从事財计工作,在陈昭身边担任掌书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为人正直,行事稳重,足可大用。

“景略,你可有想过回到王维舟手下任职?”

王景略听到陈昭忽然发问,顿时一愣,“在下是否有何事处置欠妥,还请留后说来。”

“你別多想,只是如今粮价下跌,我需要一人替我平息粮价,维护市场稳定,思来想去,只有你最合適。”

王景略显然鬆了一口气,说道:“景略愿为留后分忧。”

“好,那便任命你为支度判官兼任西仓仓督,稳定西川粮价,划定粮食產量红线,均衡好粮食、以及甘蔗的种植比例。”

財计工作除了粮食之外,还有商税,商税分为四部分,

一是各州府的坊市,陈昭免除了他们的除陌钱,只徵收坊市的市税和住税;

二是关税,以各个交通关隘为抓手,对过往运输的商品徵税;

三是盐酒铁利,这些都是由商人进行生產,但是由朝廷统一购销,禁止私自贩卖,如今的盐利已经占到了朝廷赋税的一半,盐商將生產好的盐低价卖给朝廷,朝廷再高价卖出,赚取暴利;

严氏就是盐商,因此陈昭將粗盐提纯工艺交予严氏,才能获得严氏的支持。

最后便是陈昭掀起的新兴產业,布和霜,这些依赖於锦江商会售卖的生產设备,陈昭只要根据採买设备的商人信息,定向徵收除陌钱。

以上的商税徵收,陈昭早已经和王维舟商定妥当,按既有章程徵收即可。

除了政务、財计之外,剩下的重要工作便是军事了,军事方面最重要的便是修筑戍堡,统摄诸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