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戍堡和统摄诸蛮都是陈昭平南方略的基础,也是陈昭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戍堡修筑原先因世家撤资而停滯,如今世家在陈昭的一番友好交流下,续上了资金,年前十一月份已经恢復动工,预计到三月份就能完工,连带著这三段的道路都將用水泥混合著石块浇筑成硬路面。
只要这三条主干道形成,从嶲州往北的一大片地区都將在陈昭的控制之下。
西川的诸多政务都被陈昭交託给了王维舟,而他则是和杜寒山,在钱由的护卫下来到了雅州,杨庆復早已经在雅州等候,三人一会合,便向著汉源县而去。
此刻雅州外的官道上已经是水泥石头浇筑的硬路面,不断有水泥和材料从雅州运往前方。
沿河青衣江谷地向南便到了滎经县,再从滎经县向南翻过大相岭就到了汉源县。
整个工程採取分路段施工,杜寒山安排东仓的工匠分別在雅州、滎经县以及汉源县就地取材各自建造了一座炼铁高炉和一座水泥窑。
陈昭来到滎经县时,滎经县戍堡还未修造完成,旁边的市易榷场已经建立了起来,榷场中已经有各大商会的布、霜以及官营的食盐在此售卖。
而东仓的吏员则是在此收购粮食、铁矿、石炭以及黏土等建筑材料,在榷场中交易並不是用的铜钱,还是纸幣。
这是陈昭请將作院的雕刻师傅精雕细琢製作的铜版印刷而成,纸张则是选用上等的蜀地麻纸並加了特殊顏料混合製作而成。
即便纸幣印刷的铜版丟失,也很难获得纸张的顏料配方,若是在后世可能被轻易仿造,但是在这个时代还是极难,纸幣有三种面额,十文、百文和千文。
所有在此上工的僚人每人一天的薪酬便是二十文钱,刚开始僚人发现他们的报酬居然是一张纸幣,差点罢工,幸亏榷场开设的及早,僚人们发现手中的纸幣,可以直接在榷场购买上等的布、霜和食盐,这才喜滋滋地收下了。
如今布、霜和食盐的產量在陈昭的工艺设备加持下已经极高,这一进一出之间,僚人们提供的劳动就已经被这些货物的附加值给抵消了。
在榷场中交易只能使用纸幣,这是陈昭的强行规定,每月交易完成后,各家商会可以凭藉纸幣在各个州府进行钱幣兑换,同样纸幣也可以用於缴纳除陌钱。
锦江商会也全部开始使用纸幣,所有的生產设备必须要用纸幣进行支付,这样就形成了资金流通闭环。
不过陈昭也没有大肆印发纸幣,而是根据先前测算修筑戍堡所需的六十万贯钱等额印发。
滎经县的工程任务最重,雅州和汉源都有城墙,只需要向著滎经县修筑道路即可,但是滎经县需要修筑戍堡,而且还要分別向两头修筑道路,所以此地的工人民夫最多。
在陈昭团结僚人的政策下,在此戍守的將士也和僚人一般加入工程劳作,彼此在劳动中加深友谊。
其中有不少都是当初陈昭作训的新兵,见到陈昭到来,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给陈昭敬礼。
“这是哪个大官啊?”一旁的年轻僚人好奇问道。
“你们老是呆在山里面,自然是不认识留后了,他可是我们西川最大的官,你们能够在这上工拿薪酬,都是多亏了他的福嘞。”
一旁的僚人听见后,连忙对著陈昭跪下,虔诚地拜了拜。
“你这是做什么?”士兵纳闷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