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舟看著严师本,这些他心里早就测算清楚,严师本提出此事,必有下文,“允端(严师本的字)对此有何应对?”

“若是让那陈昭和宋问之再立此功勋,吴行鲁水涨船高,西川节度使之位將会被其收入囊中,韦相的诸多打算都將竹篮打水,我等被韦相倚重,应当为韦相分忧,阻止这份大功落於陈昭和宋问之手中。”

“哦?”

“那陈昭不是要招纳外地流民开垦荒地吗?蜀地各大家族,哪一个麾下没有数百的流民,加在一起,没有八万,也有五万了吧?”

王维舟瞬间知道了严师本的打算,也知道严师本已经是往小处估算了

西川的家族近百个,分布於各州,其中以崔氏、鲜于氏、严氏、李氏、韦氏、高氏、张氏、杨氏、八个豪族最为显赫,这八个家族祖上无不是担任过西川节度使或是出过宰相,族中蓄养的家丁、佃户以及接纳的流民,哪里只有数百,每一个少则五千,多则上万。

崔氏乃本地家族,族中崔寧平叛有功,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后代多以科举入仕,陈昭的成都府同窗崔文璟便是出自崔氏。

鲜于氏也是本地豪族,族中鲜于仲通玄宗时期曾担任西川节度使,家族以商业和土地经营为主。

严氏世代为官,玄宗时期严武曾担任西川节度使,严师本正是出自此家族。

李氏乃资阳望族,高宗时期,族中李义府官至宰相。

韦氏並非川蜀本地家族,而是来自於韦保衡所在的京兆韦氏,隨著韦皋入蜀在蜀地立足。

高氏祖上乃是剑南节度使高適,与羌、氐等少数名族联繫密切,与他们多有商贸往来。

张氏祖上多出文官,著名的有德宗时期的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

杨氏正是杨庆復和陈昭外祖父所在的那个杨氏,在瀘州和嘉州一带颇具势力,与凉山中的僚人部族多有往来。

严师本的这个提议完全是想联合大族將这近千万亩良田据为己有,损天下而肥私。

只要这些大族联合小家族,让族中的家丁、佃户全都报名开垦,便可將这近千万亩荒地瓜分完毕。

等到秋收之时,川外数万流民涌入西川,面临的是无地可垦的局面,只要稍加煽动便可激发民变。

不止如此,唐朝可没有宋朝之后,士大夫免於赋税的福利,而是採用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所以即便是世家大族也要正常纳税。

等到大族將田地瓜分完毕之后,不急於垦荒,而是拖到民变,等陈昭被惩处之后,再来垦荒,那这些新开垦出的土地便成了隱没田產,不计入官府帐册,避开了交税。

“泊远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