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为相的契机,或许就在此战。

当陈昭回到家中时,已经是子夜时分。

“昭哥儿,苏仓佐和杨家姨哥来了,现在在內厅等候。”

自从陈昭成为仓督之后,家中来来往往的客人多了不少,都是奴儿在帮著接待宾客,陈昭刚一回来,奴儿便和陈昭说道。

此时的奴儿丝毫不见傍晚小女儿情態,有外人在,陈昭也没再打趣奴儿。

陈昭刚刚走进內厅,就听到苏子凌说道:“明远,你这可是快瘦拖了形啊。”

看苏子凌开心的样子,陈昭心中想东仓事务应该是挺顺利的,果不其然,苏子凌匯报了东仓的情况。

“铁供三万斤,水泥十万斤,织造院里蜀锦织造指標已经全都完成,目前主要是缺少原料。”

陈昭略一心中盘算,大唐一年的钢铁產量也才两百万斤左右,仅仅是东仓两个月就產出了三万斤,年產量可以达到十八万斤,堪比全年钢铁產量的十分之一了。

更何况,陈昭隨时可以扩建高炉提高產量,不过陈昭並不打算这么做,现如今的產量刚刚好能体现出他將作院管理的成绩,若是產量再高,恐怕就要引来別人的覬覦了。

此前只是蒸馏酒就引发了王维舟的覬覦,如今钢铁產量直接关乎到军队实力,盯著的人就会更多了。

说到底,还是陈昭如今的官职太小,身边的亲信太少。

对於水泥,目前还没有人知道他的作用,而且水泥只是对建造有用,即便公开出去也无关紧要,所以陈昭便让苏子凌扩建水泥窑,提高水泥產量。

至於蜀锦的织造並没有出乎陈昭的预料,楼机提高了两到三倍的效率,原本要到明年春季才能完成的织造指標已经提前完成。

只不过现在没有蚕丝原料,要等到春蚕抽丝后才能继续织造。

交代完苏子凌,陈昭转头看向杨执这位姨哥,杨执和陈昭容貌相似,尤其是眉骨更是一脉相承,只是身材体格不如陈昭高大。

杨执是锦江商会掌柜的,虽是商人,身上却没有丝毫铜臭,反倒散发著书墨气息。

他是舅舅杨松次子,原本是想读书考取功名,奈何仕途艰难,舅舅杨松为了杨执以后有份立身之本,便將他交到了陈昭手中。

自从宋问之担任支度判官后,在卢耽的支持下渐渐將营田支度使王维舟给架空了,王维舟最近低调得紧,对宋问之提交的文书,一概同意。

所以先前陈昭打算通过向商会採购扩大物资储备,以减轻胥吏扰民的提议直接就批准了,这段时间东仓的物资都是苏子凌向杨执採购。

至於钱?西川本就是富庶之地,更何况织造院楼机每日都在印著钞票,卢耽自然不用担心。

“守中(杨执的字),商会接下来继续扩大物资的採购囤积,尤其是硝石、硫磺、铁矿、石炭、、黏土、蚕丝。”

在陈昭看来,当產量提升上去后,原料反倒成为了最关键的生產要素,现在就要未雨绸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