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大家以为能喘口气的时候,南方的北大年苏丹国又宣布独立,正集结兵马,意图北犯宋卡!
一连串的战事让吴文辉心力交瘁,更揪心的是,独子吴志杰前些日子隨家族商船往巴达维亚,途中竟意外落水,昏迷数日,险遭不测,嚇得他白髮陡增——长子早夭后,这已是他唯一在世的血脉了!
不过幸好还是人还是救回来了,只是落水后吴志杰好似惊嚇过度,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让吴文辉这个做父亲的忧心如焚。
“人齐了,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吴文辉待吴志杰坐定,沉声率先开口。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大哥,”吴文耀率先开口,语气凝重,“大泥国目前只派了百人小队在南部村落烧杀劫掠,试探虚实。但据报,其苏丹正在国內大肆徵召,此番来犯之敌恐不下万人。我们月前与缅甸人刚交过手,物资消耗甚巨,此时尚未补齐。单凭我们自家之力,怕是难以抵挡。依我看,当速向暹罗王求援,固守待援方为上策。”
当先回话的吴文耀是吴志杰的二叔,也是吴文辉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此外吴志杰还有个亲三叔吴文忠,这时应该还跟在暹罗王身边当护卫,在场的另外几个叔叔则是他爷爷吴让与那庄家女子所生,虽是同父异母,但浓厚的宗族观念还是让他们异常团结。
“二哥此言差矣!”四叔吴天成(吴让与庄氏之子)声音洪亮,带著武將的直率,
“通鑾此刻怕是还在叻丕府跟缅甸人鏖战呢!没调咱们去支援已是万幸,哪还有援兵给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趁大泥国主力未至,速將城外百姓、粮秣尽数迁入城中,坚壁清野,据城死守!拼消耗,看谁耗得过谁!”
通鑾即是当前暹罗王的原名,在场眾人见老四吴天成直呼其名倒也並未少见多怪,通鑾的王位得於政变,作为整场宫廷政变的最大获益者,在耗费巨大的代价扶持郑信上位的华人眼中,他並不是什么乾净的角色。
政变之后的通鑾自称郑信之子“郑华”,並以此向骗取大清册封为暹罗王,之后又推翻郑信之前的一系列激烈改革措施,並且以宗教强化王权来稳固统治。又对支持在郑信復国中出了大力的潮州商人保证其原有的利益这才能够顺利继位。
郑信带领暹罗復国,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声望,而政变导致郑信被处死,全家被杀,这让诸多一直支持他復国的华人势力耿耿於怀。
六叔吴天佑,亦为吴让与庄氏之子,心思縝密,只见他摇头道:“四哥,坚壁清野是好,可大泥国水师强盛。暹罗王虽命我们造战船三十艘,眼下仅完工五艘。就算加上咱们自家的商船,在海上也不占优势。若是敌军水师封锁宋卡湖出海口,困也能困死我们,耗下去,先垮的必是我们!”
四叔吴天成浓眉一拧:“那老六你说怎么办?祖宗基业在此,难道弃城而逃不成?”
“四哥莫急,弃城自然不可,”吴天佑忙道,“守是必然要守,但得讲策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等敌人兵临城下吗?”吴天成拍案而起,怒道,“既然你们觉得守不住,不如出城野战。我带人打头阵,拼死也要多砍几个土番子,也算对得起父亲在此打下的江山!”
“四弟!休要衝动!”二叔吴文耀急忙劝阻,“敌眾我寡,野战无异於以卵击石!守城尚有几分胜算。宋卡城墙坚固,攻城本就艰难,大泥国兵马又多为临时徵召的农夫,只要守住城池,待其军队疲敝,再寻机夜袭敌营,必可破之!”
上首的吴文辉看著爭论不休的弟弟们,眉头紧锁。他內心也倾向守城,但老六点出的海军劣势確是致命伤。
他抬手压下爭论:“好了!都冷静些!大泥国军队集结尚需时日,最快也需七八日才能兵临城下,我们还有时间。当务之急,是立刻徵兵!同时,去联络城內华商和土著贵族——港口既被封锁,他们也无路可逃。告诉他们,宋卡城破,谁都別想好过!各家把能用的私兵、护卫都交出来,共御强敌。其他细节,容后再议。”
见大哥发话,眾人不再爭执,纷纷领命而去,投入战前的准备。偌大的议事厅,顷刻间只剩下吴文辉父子二人。
看著角落里仍有些魂不守舍的儿子,吴文辉心中一痛,离落水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自己的儿子这癔症竟然还未痊癒,他也不復刚才议事时的严肃模样,而是一脸慈爱,缓步走近,声音放得极轻:
“志杰啊,这些事自有爹和你几位叔父操心,你身子要紧,还需静养。要不……让你五叔带上你和几个堂兄弟,先去曼谷避一避?那边有你三叔照应著,爹也安心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