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年,暹罗,宋卡府。
三月的宋卡已进入热季,白昼酷热难当,气温常躥升至三十多摄氏度。虽未达四月的极热顶峰,但蒸腾的暑气已令人难以喘息。与此同时,空气中的湿气日益沉重,预示著雨季的迫近。湿热交织,远离神州大陆的宋卡绝非一处宜人的居所。
不过吴志杰却是没得选择,他佇立在宋卡城的城墙上,凝望著不远处的湖面,脑海中翻腾著这半个月来的离奇遭遇。。
原本勤勤恳恳在某一线城市当著牛马的他,在下班路上遭遇了一场车祸,使他穿越到这遥远而动盪的南洋,还是18世纪末的南洋,这时候的南洋,可谓是波譎云诡。
宋卡所属的暹罗,刚刚经歷了一场血腥政变。国內局势动盪不已,边境上,与宿敌缅甸的衝突更是从未停歇。
数十年前,缅甸王率领军队攻破暹罗首都阿育陀耶,大城王朝就此覆灭,这份刻骨的屈辱让两国几无和平可能。
而在拥有一半华人血统的暹罗贵族郑信的带领下,暹罗趁缅甸与大清作战时成功復国,建立了暹罗吞武里王朝。
而在前两年暹罗才勉强恢復前朝疆域时,却又由於改革太过激进导致发生宫廷政变,郑信被推翻、处死,其义子通鑾(后称拉玛一世)率军回师,登基称王,迁都曼谷,建立了却克里王朝。
这时候。南方,英国人的势力已染指檳榔屿(后世马来西亚檳城),距宋卡不远;东方,加里曼丹岛上的客家人刚刚建立了兰芳共和国;更南面,武吉斯人与荷兰殖民者正衝突不断;西方列强的阴影,正悄然向宋卡蔓延。
经过一周浑噩的挣扎,吴志杰终於接受了穿越的事实。
这具身体的原主也叫吴志杰,在家族商船从巴达维亚返回宋卡的途中不幸落水身亡,才给了他“鳩占鹊巢”的机会。落水后他性情大变,眾人也只当他是惊嚇过度,尚未恢復。
“少爷,老爷在家族议事厅召集了几位爷和族老,正商討应对大泥国(北大年苏丹国)的战事。”
管家福伯的声音打断了吴志杰的思绪。福伯是跟隨他爷爷吴让最早来宋卡打拼的老人,忠心耿耿。
说起两年前逝世的祖父吴让,堪称南洋华人传奇。1750年从福建漳州南下来宋卡谋生,初时种菜、捕鱼,后经商起家。1758年,他迎娶了当地博仑他府豪强庄氏之女为侧室,从此发跡。
1769年,吞武里王朝的郑信收復洛坤,吴让抓住机遇,以五十斤白银换得宋卡湖燕窝开採权,並献上物资表忠心,获封“鑾因他奇里颂木”爵位。
1775年,他正式受封为宋卡城主,开创了吴氏家族基业。后世子孙不断开拓,势力一度覆盖马来半岛中部,世袭八代,直至1904年终结於英国殖民统治。
回想吴让白手起家、年近古稀终成一方诸侯的壮阔人生,吴志杰不禁心潮澎湃——前世他与这马来吴氏,追根溯源竟同出一宗。祖辈能在异国他乡的艰难处境中挣下如此基业,怎能不令人神往?更何况,他这种穿越者还带著领先两百年的见识,岂能甘於平庸?
此刻的宋卡內城规模不大,东西约两公里,南北延展约三公里,沿湖岸与海岸呈带状分布,聚居著约五万人。其中半数都是华人,大多为漳州同乡和前来做生意的华商。再加上宋卡当地的一些土著酋长、从北边暹罗本土前来避难的暹罗贵族。
而整个宋卡府人口约有十万,但华人在其中占比不到四成。这样的人口结构,使得吴家对宋卡的控制力並不稳固,税收仍依赖包税制。
从城墙位置到家族议事厅並不远,吴志杰只走了十来分钟。在他抵达时,参加此次聚会的人已经到的七七八八了,他向叔伯族老们点头致意,隨后默默在角落找了个位置坐下。作为吴氏家族年仅十六岁的嫡长子,他自然有资格参与这场决定家族命运的会议。
坐在上首的城主吴文辉见儿子到来,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与忧虑,隨即轻轻頷首。身为当前宋卡城的城主,他此时压力如山。两年前的政变,郑信被杀,拉玛一世登基,这使得向来与郑王交好的吴家不知该如何自处。
而隨著父亲吴让的逝世,整个家族的担子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一年前,缅甸九路大军犯境,其中一路直指暹罗最南端的宋卡。所幸来犯缅军仅五千,后勤不济,在西门象徵性地炮轰几日便撤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