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入文,劝学武將……”

待刘禪走后,诸葛亮独自坐在烛灯下,暗暗沉思著,刘禪的建议给了他不小的衝击。

自先帝病逝后,他一直在思索,大汉的未来。

也时刻为大汉的现状感到焦虑。

然自刘禪来到夷陵之后,却是每每有惊人之言,先是以眇眇之身定下『以战促和』,再到后续『以战止戈』,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也造就了大汉在荆南的完胜。

收復三郡,威逼东吴。

如此大胜,足以威服全国。

在他最初的预想中,便是藉助荆南大胜,让殿下得以坐稳帝位,再以律法、制度约束天下,逐步实现益州的人心归附。

以最小的代价,换来益州稳定。

但殿下却並无此心。

殿下要的更多。

甚至认为『乱』是好事,而且还想以乱促整,藉助益州跟他们的信息差,將益州身怀二心的士族逼出来,藉此来更快的整合益州,让益州上下能更早的为大汉所用。

这个想法很激进。

也很危险。

稍有不慎,便可能激起益州大小郡县皆反,若士族尽皆號令不尊,大汉对益州的统治,基本意味著名存实亡。

社稷危矣。

但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

若是使用得当,的確能大幅加快,朝廷对益州的控制,对益州士族也会形成较大的威慑。

最终在刘禪答应不会轻举妄动下,他还是点头答应了。

没曾想,刘禪又拋出了另一个惊人想法。

以武入文。

对此,他也一时没了主意。

既觉得可行,又觉得不可行,因为武夫就算识文断字,也难以在天下得到士族信服,而且还会遭到士族的打压。

但若是此路行得通,大汉或许真可跳过士族,直接从行伍之中选拔可用官员,从此不用再看士族眼色,更不用在意,对士族动手后,士族以自身影响去威胁朝廷。

来回踱步数番,诸葛亮感慨道:“亮莫非心老了?”

“不然何以变得这么谨慎了?”

隨即又笑了。

殿下有一股子心气跟干劲儿,这是好事,何况天下很多事本身就是做出来的,相较於自己的『拘束谨慎』,殿下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或许才是最为难得的。

未有打破墨守成规的勇气,又岂能在乱世中杀出重围?

他反倒有些落了下乘。

失了锐气。

诸葛亮突然大笑数声,连月来的紧绷心神,在这一时,也变得放鬆不少。

夜幕降临。

哪怕是永安这座大城,放眼望去,四面也是一片漆黑,只有依稀不明的点点灯火。

刘禪居住的行宫灯火通明。

从丞相处回来后,刘禪的情绪不太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