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道城並不算大。
刘禪在县府並未等多久,杨仪和庞林便到了。
见到二人,刘禪热情的招手道:“快入坐,孤已让人去准备茶水,天气酷热难耐,却是要多注意消暑。”
杨仪和庞林恭敬的作揖落座。
刘禪上下打量了两人几眼,自己给自己添了一点茶水,问道:“孤前几日曾让你们下去思量一番,如何治理荆州的蛮夷,不知今日可能给孤一个確切答覆?”
杨仪跟庞林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点点头。
前几日,刘禪便找过他们,通知了一些消息,首要的便是,刘禪决定將荆州失而復得之地,重新划分为三郡。
即建平、黔中和零陵。
建平郡人口稀少,但地理位置重要,是防御益州的东门户,因而治理方面,当以军事防务为主。
零陵人口眾多,且多为汉人,只要朝廷不胡乱增税赋,在无战祸的情况下,朝廷控制住零陵难度並不算很大。
唯有武陵,准確说是黔中郡。
除了沅陵、迁陵等少数县,大多数地区,都为蛮夷占据,而在水路为东吴控制的情况下,大汉除了能从江州经水路到黔中,便只能通过部分陆道,而这些陆上道路却大多为蛮夷把持。
无论是治理,还是管理,都十分不便。
因而殿下便问他们,对於治理地方蛮夷,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庞林看了杨仪一眼。
杨仪此刻目不斜视,一番老交模样,唯有一双眸子在转个不停。
杨仪的异常,让庞林有些惊诧,这可跟他印象中的杨仪,有很大不同啊,猜不透杨仪在想什么,庞林便主动开口了。
“启稟殿下,臣是有一些想法。”
“臣认为还是当按照先帝的政策,对蛮夷採取『以利相诱』的政策,通过赏赐、联姻等方式,拉拢蛮夷部族首领,在地方施行『以夷制夷』,以此来达到稳定黔中的目的。”
“同时朝廷可积极与蛮夷进行商贸。”
“蛮夷普遍缺食盐、农具,亦或者是草药,以及部分锦布,朝廷可以此来换取,蛮夷的耕牛、战马、金银、犀牛皮革等物,同要求蛮夷以此每年为朝廷缴纳赋税。”
“朝廷接下来的重心是休养生息。”
“而后便是北伐。”
“因而实不当在蛮夷身上耗费太多力气,让其自治,朝廷跟蛮夷各取所需,如此既能安定地方,又能减少支出。”
“这便是臣的想法。”
刘禪默不作声。
在心中默默打下了『怀柔』二字。
庞林的建议不无道理,在短时间內,若是想稳定黔中,就得做出一定的退让,『以夷制夷』,让蛮夷自治,只需让地方蛮夷,每年给朝廷缴纳一定的战略物资。
这其实就是自古以来的羈縻制度。
用最小代价稳定四方。
庞林话音刚落,杨仪的讥笑声就响了起来。
杨仪道:“荒谬至极。”
“羈,马络头也;縻,牛蚓也。”
“马云羈、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羈縻也。”
“这套做法,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为天下使用,但时至今日,已明显难堪重用了,君不见,大汉自光武光復以来,地方就边患不断?究其原因,便在於那句古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