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又宣布了一些事。
在一番事情討论完后,李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大胆道:“丞相,如今先帝驾崩已有月余,国內局势却多有不稳,而殿下深得人心,又在荆南取得如此显赫成绩,足以告慰天下。”
“严以为,国不可一日无主,殿下本为先帝钦定,只是当时碍於时局,而今殿下已展露出惊人的才华,智勇兼备,已身负明主之象,吾等何不顺水推舟,请殿下即位,登天子位。”
“上顺天意,下顺人心。”
“安邦镇国!”
蒋琬费禕目光微异。
也是没想到,李严竟还想著这事。
不过似乎也的確是时候了,荆南的事,基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了,等赵云带领將士到来,荆南一带,大汉有披甲之士六万,东吴又陷於魏军南下,根本无心荆州。
董允道:“允也认为合適。”
“殿下虽年轻,但已展露头角,天下风云激盪,殿下借荆南之胜,足以一举荡平国內所有质疑,还能藉此昭告天下,汉祚未熄。”
“大风依旧!”
“吾以为善。”蒋琬也道。
费禕迟疑道:“只是在永安,会不会欠妥?”
李严道:“何来不妥一说?”
“如今永安,何曾不是百官咸至?”
“殿下乘胜归来,既能在此告慰先帝,又能振奋人心,拜祭苍天之下,还能大赦天下,与民同乐,让天下更多人沾到殿下的祥福,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善政?”
他对劝进很有执念。
之前刘禪在永安时,私下就有劝进过。
只是为刘禪拒绝了。
如今刘禪在荆南,取下如此大的功业,怎么也该顺势即位了吧?
到时他这託孤重臣,不仅能洗刷掉之前的『投敌』的污名,还能顺势得封获赏。
不过李严也知道。
这种大事,还得丞相点头。
一时间,眾大臣目光,都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目光微凝,沉吟片刻,也点了点头:
“偽帝篡汉,汉帝岂能悬而不立?”
“殿下有如此大胜在前,已无需担忧益州內乱,而先帝灵柩已送至成都,此事虽多加遮掩,恐也难以继续遮掩了。”
“亮也以为善。”
李严闻言大喜,激动道:“那就请丞相书信一封,请殿下速速返回永安吧。”
诸葛亮笑道:“莫急,还是先等殿下安排好荆州事务,再相告,殿下登基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永安这边也当提早做准备,以免失了礼数,丟了威信,让汉家蒙尘。”
“理应如此。”眾人齐声道。
诸葛亮点头。
此事就这般定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