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可有依据?”费禕一脸凝重。

曹魏出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方势力中,曹魏实力一直是最强的。

大汉之所以敢出兵伐吴,一方面是因为曹丕篡汉,得位不正,急需稳固內政,无心南下,二来,北方雍凉二州诸胡及辽东正爆发叛乱,也牵扯了曹魏不少兵力。

此时的曹魏堪称多事之秋。

诸葛亮道:“汝等误会了,曹魏的確有所动作,但还没到举兵南下的地步,近来我虽是时刻注意荆南,但也一直在警惕荆北的魏军。”

“更是派出了不少斥候。”

“而今的襄樊魏军,看似无太多动作。”

“实则不然。”

“在我军斥候的日夜监视下,却是偶然发现,曹魏的荆州大军,换防比过去频繁了许多,镇守江北的曹仁很谨慎,虽不知是殿下之前的动作引起了曹魏注意,还是曹魏本就想藉机南下。”

“只是过去的动作很隱蔽,但在知晓荆南变局在即后,曹魏方面的动作却是变大了,终是为我军斥候发现。”

“魏军的动向,其实也就两处。”

“要么汉中,要么淮南。”

“汉中易守难攻,又为大山阻隔,魏军大军南下,需翻越重重山险,十分不易,而魏延將军有勇有谋,又占据地利,襄樊之战后,曹魏本身就抽调了大量兵力,用以镇守西线。”

“继续增兵,毫无意义。”

“至於出兵荆南,以曹魏朝廷的谨慎,多半也是不情愿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三方都明白,曹魏本身就实力最强,插手大汉跟东吴的战事,只会加速大汉跟东吴的联盟。”

“这对曹魏无益。”

“因而魏军唯一的选择,眼下就只能是淮南。”

“攻下淮南,东吴的长江防线,就会遭遇重创,曹魏日后更是可直接进犯东吴腹地。”

“如今魏军方向,主要是將过去提防大汉的西线兵马,陆续的调往江北以及东线,等大汉跟东吴分出胜负,或者是听闻东吴跟大汉议和,便会直接对东吴发起攻伐。”

“现在的魏军已在暗中谋划。”

“只是陆逊的大军被殿下阻隔了眼线,对魏军动向是一无所知,因而我军真正要做的,便是將这个消息告诉孙权,同时传讯给陆逊,並对陆逊的斥候,网开一面,让其去打探虚实。”

“得知魏军动向的孙权定然坐不住。”

诸葛亮笑著摇摇扇。

李严暗暗沉思了一番,也是点了点头,隨即道:“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藉机向东吴索要更多?”

诸葛亮摇头,道:“此事万万不可。”

“东吴跟我军在荆州的交战,一直都保持著克制,双方都知晓,鷸蚌相爭,渔翁得利,如今不战,就直取下南郡和大半武陵郡,已是东吴能做的最大退让,若是继续相逼,短时的確能得利更多。”

“但长远而言,却是彻底破坏了,双方的联盟可能。”

“只会得不偿失。”

“如今东吴已做出议和的决定,那大汉跟东吴就已是盟友,既为盟友,岂能去落井下石?”

“而且我们要做的,反而是诚心诚意。”

“我们如此以诚相待,东吴又岂能失信於我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