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燥热的天气,鼓譟著蝉鸣。
远离战火的永安,此时显得格外沉寂,不过隨著一道急促的脚步声临近,也是打破了诸葛亮办公府邸的静謐。
“丞相...丞相...前线大喜!”
“前线传来急信,东吴接受妥协,跟朝廷已初步达成退兵协议,並同意了朝廷的割地要求。”黄门侍郎郭攸之手持前线送来的信函,激动的进入到诸葛亮办公府邸。
诸葛亮正伏案处理日常政事,听到郭攸之的报喜话,也不由大喜过望,连忙停下手中笔,急切的望向郭攸之,问道:“演长,此话当真?”
“千真万確!”郭攸之连忙点头,边说还边激动的將前线送来的信件拿出来,拱手道:“殿下已命人送来了朝廷跟东吴具体商定的议和协议。”
“请丞相过目。”
“好,好啊。”诸葛亮大笑,离席快走两步,將这两份信件拿了过来,仔细看了起来:“东吴终还是没能顶住压力。”
“殿下真是当世英杰,临危不乱,以火攻灭城,又以攻心摧毁东吴君臣信心,荆南定矣。”
郭攸之迟疑了一下,道:“不过据前线送信的小吏说,东吴虽已妥协,但並未真的老实,一直在暗中做小动作。”
诸葛亮道:“殿下在信中已直言了。”
“以我之见,此乃东吴计穷,实不足为惧。”
“你去传我命令,令李严、费禕、董允几人来府中议事。”
“如今殿下已谋定荆南,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再尽一份力,让东吴疲於奔命,在接下来数年都无暇分心我大汉领土。”
“是。”郭攸之欣然应诺。
郭攸之转身传令去了。
诸葛亮长身而立,望著手中的信件,脸上充满了笑意。
大汉开国不久,便遭遇君主病逝,荆州又久战不下,军心士心多有疲惫,而且益州的粮草供应,已越来越力不从心,现在完全是在苦苦支撑,若是东吴继续咬牙死撑,大汉也將后继乏力了。
不过隨著殿下亲自鼓舞士气,並隨军入荆,重修战线,还以数千兵甲,攻下了夷道,荆南的局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诚然。
此战损耗极大。
此行的投石车,基本都被送至夷道,也大多被损耗了,军队的粮秣消耗也比往常多了快三成。
但这一战终还是胜了。
而且是大胜。
投石车、粮秣,不过是外物。
没了就没了。
通过这一个月的拉锯,大汉不仅攻下了夷道,还歼灭了朱然奇袭的大军,加上夷道的降卒,总共俘虏了近三千人。
更为关键的是。
大汉兵甲损失很少,只有几百人伤亡。
如今场中局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葛亮指尖轻轻从信件上划过,发笑道:“东吴君臣,如今身陷囹圄,却还不自知,还在这执著於一城一池的粮秣,何其短浅。”
“殿下送还孙桓以疑惑东吴君臣,此举看似高明,实则是有些落了下乘。”
对於送还孙桓的举措,诸葛亮並不怎么认同。
他倒是也能理解,刘禪毕竟年轻,察觉到被算计,自然是心有不快,想著噁心一下东吴,让自己这边也出出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