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东吴朝廷恬不知耻,为了保全孙桓,已经决定將我们这几百人捨弃了,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何况是这种弥天丑事?我们但凡有人活著回去东吴,就只能有一个结局。”
“死!”
“诸位兄弟,尤其是非孙桓部曲出身的人,若是相信我钱俞,就跟我和丁兄弟一起投诚,归顺大汉。”
“为我们自身谋个生路。”
“至於孙桓部曲出身的人,你们受了孙家恩情,本不该生出別的心思,但我钱俞也好心提醒两句,你们是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在孙桓这的份量够不够,他会不会留下你们。”
“究竟是仅以身免,或者是少数人身免,更有说服力。”
“还是带完完整整的,一千来號人回去,更有说服力。”
“荆州战事失利的后果,还有猇亭那边三四万大军的怒火,你们能不能承受得住?!”
“再则。”
“我们之前破城时,不就已经投诚了吗?”
“言尽於此,你们好自为之。”
钱俞朝四周降卒拱了拱手,毅然决然的站在了丁奉身后。
不过他的身子微微朝外倾斜了点,並未让丁奉完全遮著,似乎对丁奉独占鰲头有牴触,並不甘心这么被丁奉压著。
钱俞表態后,方临、郑化几人,也纷纷站了出来。
见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原本就心神不寧的降卒,已是彻底方寸大乱,慌了心神。
尤其是钱俞的话,对他们衝击力太强。
孙桓是吴王宗亲,怎么都不会死,但他的部曲,也真全能够置身事外?
一千多人活著,然后城丟了?
这解释真有说服力?
不少人迟疑了。
就是孙桓的副將张立,此刻也有些动摇了。
尤其是想到,若是孙桓『仅以身免』的逃回去,把所有的罪错,都推到有人私通汉军,对汉军的火攻,直接避而不谈,或者是轻描淡写的略过,那这一战的过程似乎就完全变了。
而这惊世骇俗的一战,对吴军士气的影响力,不仅会变得微乎其微,甚至还能藉此激起吴军同仇敌愾。
张立摇摇头。
只感觉自己的想法太疯狂了。
但他心中又不禁起疑,这会不会正是朝廷所想?
如张立这般的『聪明人』,降卒中並不在少数,他们作为孙桓的部曲,前面一直是置身事外,但钱俞的一番话,却让他们渐渐心神凝重起来。
不少人將自己代入为孙桓。
最终。
他们不得不承认。
若他们是孙桓,恐会选择仅以身免。
至少不能带一千来人回去,不然剩了这么多人,怎么向吴王、向其他將领、向东吴朝臣交代?
最主要是没法圆,东吴朝廷给的夷道失守的说辞,而汉军火攻的情况太骇人了,真的说出去,定会引得军心大震。
一念间。
越来越多降卒站了队。
眼下不仅是非孙桓部曲的,就算是孙桓部曲出身的,也慢慢的站在了丁奉身后。
只是一刻钟。
丁奉的身后就排成了长龙。
甚至连孙桓的副將,都有人选择了背叛。
孙桓彻底陷入到眾叛亲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