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
“朝廷不弱,內部的宵小之徒,又岂会跳出来?”
“大汉又如何能实现真正的稳定?”
“有些问题,掩盖子是遮不住的,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摆在明面,打扫乾净了屋子,大汉朝廷也才能上下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的集中力量北伐,將国力发挥到最大。”
“何况益州士人朝廷总归是要用的。”
“提前筛筛也好。”
诸葛亮猛地抬头看向刘禪,心中则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刘禪想的会这么远,不仅想到了当下,还想到了日后,只是这种做法终究有些不妥。
身为蜀汉少主,焉能这般受屈?
刘禪伸手拉著诸葛亮和李严的手,语重心长道:“两位,都是我父皇临终前,最为信任的大臣,也是我大汉真正的股肱之臣,孤有些心事,仅能告诉丞相和中都护了。”
“大汉经不起太多內部损耗。”
“想让大汉更快强大,能积攒下更多国力,孤只能出此下策,还请丞相和中都护助我。”
诸葛亮依旧言辞恳切的拒绝。
他並不认同刘禪这种自损声名的做法。
倒是李严有些意动。
刘禪並不劝说,只是实事求是的道:“丞相对於这次以战促和是全程了解的,若丞相站在东吴的立场,会如何看待这次突然的挟武逼迫?”
诸葛亮沉吟片刻,凝声道:“大汉內部出了问题。”但紧接著,诸葛亮就沉默了。
刘禪道:“丞相也想到了吧,大汉內部是出了问题,但出了什么问题,仅是陛下病逝,就能让诺大的大汉瞬间崩盘?以至於我刘禪必须要孤掷一注拼命?”
“还有议和又是为什么?”
“整件事,其实都透著一些诡异跟不寻常,只是汉军压境,还有魏军出动,让东吴不得不忍气吞声,但大汉跟东吴之间的联盟其实还是很脆弱,互相的互信程度依旧很低。”
“所以大汉总得给天下一个解释!”
“这个解释孤想好了。”
“丞相为大汉的忠直之士,意欲继续遵循陛下本心,联吴抗曹,北伐中原,光復汉室。”
“中都护则暂为奸佞之人,拉拢了部分军中將领,还有一批益州、荆州士人,意欲在大汉未来不明的情况下,投魏为自身谋一场富贵。”
“准確来说,是中都护诱骗了孤,暗中跟益州不受重视的士人勾结在了一起,还拉拢了数百名先皇准备接手荆州的官员,许以日后仕魏都能得到高官厚禄。”
“此外,还蛊惑怂恿了一批意欲为先皇復仇的將领,准备以一场大破长江防线的战爭,作为自己投魏的投名状,好帮助自己在魏国得到更高的官位。”
“当然也保证了我刘禪,能在魏国享一世荣华!”
“至於丞相,则是一心为国,各种力劝、怒骂,最终才拉拢过来一些將领,但想解决掉这场內乱,稳固大汉政权,却是需要极大的威望。”
“因而急需这场联盟,来奠定自己在军政方面的威望,继而快速平乱,让大汉重归正轨!”
刘禪侃侃而谈,將一场精心谋划的算计,就这么直白的说了出来。
听闻刘禪主意的两人,脸色却大不相同。
李严脸色全黑,嘴唇都发青颤抖,刘禪的建议,给最近最为春风得意的他,直接来了个晴天霹雳。
不能这么坑人啊。
他李严是大汉忠臣啊,怎么就成了投魏主力?
不能这样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