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欲哭无泪。
他这都摊上的什么事啊?
他堂堂的託孤大臣,怎么还能突然降节?这种消息要是传出去,他李严一世英名岂不尽毁?
李严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没有任何迟疑的,当即出言反对:“殿下,臣对此事坚决不同意,殿下的计谋已十分完备,何须再出此下策?这岂不是要让大汉沦为天下话柄?大汉何至於此?”
“何况臣乃陛下临终前叮嘱的託孤大臣,对大臣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异心,不然陛下何以將此等重任託付於微臣?臣又岂会做出这般为人不耻,被后世戳脊樑之事?”
“请殿下收回成命!”
李严言辞鏗鏘,態度十分坚决。
先帝刚崩,他就转头『弃汉』,这种行为太恶劣了,足以遗臭万年,他是有些孤傲,但不是没脑子。
这种缺大德的事,他是不会去应的。
诸葛亮深深的看了刘禪一眼,能感受到刘禪骨子里的疯狂,还有便是深深的焦虑跟不安。
他很费解。
刘禪为什么会这么执著?
这对刘禪而言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刘禪的主意,从始至终,其实对底下的文官、武將影响都不太大,顶多是继续沿袭刘备在时的攻势,真正影响的,从始至终都只有刘禪一人。
即便如此。
刘禪也並非没有退路。
隨时都能抽身离开,而全军修整了一段时间后,其实士气已恢復了不少,只要不是在前线僵持太久,即便最终计划不成,也是能安然离开的。
但刘禪却还是要一意孤行的冒险。
而且还越来越偏激了!
这场谋划在刘禪心中,就必须要成功不成?
但成与不成,又岂是一家能定的?
最终还是要看孙权和曹丕脸色,只不过经过层层加码之后,孙权跟曹丕都很容易上当就是,但现在的刘禪,却好像有些丧失了理智,一心想达成目的,哪怕是付出自己。
刘禪不仅要亲身上战场,鼓舞士气,还意欲通过自污的方式,来给孙权製造压力,而今更是想自毁名声,来实现进一步施压,但这些,在诸葛亮看来,已经过火了。
诸葛亮肃然拱手道:“臣同样不赞成,只是臣很费解,殿下为何要一次次將自己置於这般艰难处境?”
“大汉纵失荆州,但依旧保有益州全境,而且精锐未失,等朝廷安顿好內外,便可结好东吴,联手北伐,大汉始终是有扭转乾坤的机会的,何以非得在荆州死磕?”
“臣承认,殿下的想法,是高风险高收益。”
“但臣还是替殿下有所不值。”
“臣是这么认为。”李严也连忙附和著。
刘禪摇头。
他又如何不知?
只要自己愿意缩头,拍拍屁股就能回去,然后可以继续当自己的『掛件』皇帝,有了这么多的精锐,诸葛亮能更轻易的平定益州的大小內乱,能更早的集中国力资源,开始北伐。
但不够。
不管承认不承认,魏国其实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对抗东吴上,而蜀汉精锐未失,魏国定会在陇西地区,驻守更多的兵力,最终还是会变成国力对抗。
蜀汉耗不起,也拖不起。
更重要的是,荆州是蜀汉的人才储备之地,失去荆州后,蜀汉就只能启用益州的人了,但......益州的士族,对蜀汉並没有那么高的忠诚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