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禪心里咯噔了一下。

诸葛亮愤然道:“此言差矣。”

“陛下临终前,便刻意有所嘱託,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才托臣日后要出师討贼。”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曹贼才是大汉的心腹大患,岂能捨本逐末?”

“当下大汉真正该做的,便是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处理內政,安稳南中,再大修內功,待国力恢復,便联合孙权一同北伐。”

“荆州丟失,已成定局,继续在荆州上耗费粮秣,实在不智,也只是在空耗国力。”

“大汉跨有荆益,已不可期。”

“但若能跟孙权联盟,联手北伐,日后未必不能跟孙权平分魏国,到时以豫、青、徐、幽属孙权,兗、冀、並、凉属汉。”

“而后效仿高祖,关中出兵,一统天下。”

“荆州大小孰与海內?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诸位岂能在这般大事上糊涂?”

“陛下入主益州以来,年年征战,益州疲乏,而今荆州已失,大汉更是地少国小,岂能再分散力量?”

“再则,江陵、公安等地,易守难攻,短时难以攻略,若是大汉不跟孙权联盟,岂不是可能同时面对孙权跟曹贼,还有南中叛贼三面夹击?那大汉岂不是有了倾覆的危险?”

“国家为念,大事为先!”

诸葛亮近乎是发抖般说出了最后几个字。

然而李严不为所动,依旧正义凛然的道:“丞相说的倒是轻巧,那陛下的大仇就不报了?之前数万死伤在孙权、吕蒙手中的將士的血恨就不报了?”

“臣不是不同意跟孙权联盟。”

“臣只是觉得,唯有等荆州三郡拿回来了,才能跟孙权商议联盟的事。”

诸葛亮已被李严的话气的发抖。

江陵在孙权的长江战略防线中地位十分重要,在这种核心利益下,孙权根本不会退让,而且孙权据有江陵已有两年,早就打造了完备防线,根本就不是大汉现在能打下的。

继续在荆州跟孙吴纠缠,只会白白便宜了魏贼。

如此浅显的道理,李严就偏装糊涂?

眼见殿內火药味越来越浓,哪怕刘禪再不知事,也很快反应过来了,这哪是在商討退兵啊?

这特么分明是党爭!

李严借著退兵的由头,拉拢了一批少壮派,试图分兵夺权,跟诸葛亮分庭抗礼,关键理由还挺充分,打著为刘备復仇,要稳定荆州兵、荆州士人的人心,因而需加重对荆州的资源倾斜。

丞相则是从全局考虑,认为当放下彼此间的嫌隙,集中力量一致针对曹魏。

这是总路线的衝突。

这要是处理不好,蜀汉可能就裂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