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雷声大震。

举殿却静若寒蝉,无一人主动开口。

刘禪微微蹙眉,他看了看诸葛亮,又看了下面的其他官员,嗅到了一股火药味的气息。

半晌。

一名头戴文冠的官员出列了。

李严道:“臣李严乃陛下病逝前新任的中都护,对於退兵其实並没有什么好议论的,如今人心浮动,士气低迷,已不適合再战,这是军中上下的共识。”

“目下陛下病逝的消息,在我等大臣的有意遮掩下,並没有外泄出去,而陛下在病逝前,也对军事做了一些调整,加上之前我军本就在跟孙吴的对峙中占据上风。”

“孙吴眼下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也会担心中了我军的埋伏算计,故即便察觉到我军有异动,也决然不敢孤军深入,退兵对我军而言,並不是什么难事。”

“顶多兵分数路,依次退兵,然后在水陆两侧,进行有意的设伏,或者焚毁一些军中輜重,用以阻拦陆逊追击,若是陆逊真敢执意追逐,我军本就擅长野战,大可设伏一击破之!”

“为陛下血仇。”

李严衣衫猎猎,字正腔圆,气势雄浑的,將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了出来,作为刘备临终前任命的託孤大臣,他也是从一介文职,摇身一变成了掌管军事的中都护。

因而此刻是意气风发。

李严朝刘禪恭敬的拱手作揖,並无半点僭越之嫌,而后目光似有若无的看向丞相诸葛亮,又道:“我军主力未损,虽士气有所下降,但战力依旧,退兵不难。”

“难的是日后如何看待鼠辈孙权!”

“孙权陆逊之徒,背刺盟友,使诈夺取我大汉三郡,还害的陛下病逝,此等阴险狡诈、丧尽天良之人,早已犯下弥天大罪,罄竹难书,更是结下了血海深仇,焉能继续为我大汉盟友?”

“臣认为刘孙联盟已破。”

“短时间是不可能复合了,因而在退兵之后,当在永安派以重兵驻守,並密切监视孙权动向,严防陆逊偷袭,等吴地生变,便立即出兵荆州,拿回本属於我大汉的荆州三郡!”

“大汉跟孙权就算真要联合抗魏,也当是在大汉拿回荆州三郡之后。”

“再则。”

“荆州三郡,本就是我大汉重要的兵源、粮草还有其他重要物资的生產之地,失去了荆州三郡,对大汉是极大的削弱。”

“何况军中不少將士,出身荆州,故土难迁,不夺回荆州,如何服眾?又如何让將士们安心?”

“另则。”

“丞相之前提出的战略,就很明確的说了,大汉想要光復汉室,还於旧都,就必须跨有荆益,若是大汉连荆州寸地都没有,又谈什么跨有荆益?更何谈兴復汉室了。”

李严的话获得了不少青壮將领认可。

刘禪也暗暗点头,觉得李严说的很有道理。

果然时间线变了后,歷史也发生了不小变化,连李严都开始抖擞起来了。

蜀汉现在最精锐的士卒就是荆州士卒,若是就这么不管不顾的退兵,放任孙吴全据荆州,那是要寒了荆州出身將士的心的。

因而不论是为了安抚將士,还是为谋求『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標,蜀汉都不该在荆州全退。

刘禪有所意动,但还是决定先听听丞相反应,然而令刘禪有些意外的是,诸葛亮此刻的脸色却十分难看,甚至对李严的发言显得很是不满跟恼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