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的雷声小了不少。

刘禪並没在屋里等太久,就有宦官来稟告,说诸葛亮已召集齐官员,等待他去议事大殿朝议。

在宦官的引路下,刘禪到了议事大殿。

靠近大殿,里面没什么声音,很安静,四周宫宇下张悬著的白布,也昭示了殿內低沉的氛围。

刘备的去世,对蜀汉打击很大。

尤其还是在两军对阵时,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更甚。

君不见,北方就是因袁绍的病逝,原本强大的袁绍势力,瞬间土崩瓦解,被曹操逐一蚕食殆尽。

眼下蜀汉仿佛也到了此等境地。

如何不让人忧心?

若非刘备是以德义著名,又有诸葛亮这般贤臣相佐,不然內部早就爭作一团了。

站在殿外,刘禪深吸口气,暗自给自己打气鼓气。

这是自己这『李鬼』,第一次正式面见百官,心里多少有些犯怵,在给自己做了一会心理建设后,终於鼓起勇气,踏步迈进了蜀汉的权力中心。

入殿。

官员早已等候多时。

在见到刘禪第一眼后,由诸葛亮领头的官员,便齐齐的高声道:“参见殿下。”

刘禪目不斜视,压著心头紧张,步伐坚实的朝殿中走去,路过百官的队列,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异样之感,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被老师安排去演讲,穿过人群一般。

他一步步走到最前方,而后转过身,得閒扫了一眼四周。

百官服饰不尽相同,有同样繫著丧巾的,也有身披甲冑的,还有穿著素袍带著文冠的,无一例外,全都神色肃穆,眼中带著忧伤跟焦虑。

他们的年龄也参差不齐。

有四五十岁出头的,也有二三十岁的青壮。

他们都是刘备入主益州近十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班底,也是蜀汉当下的中流砥柱,只是这些人,刘禪几乎都不认识。

见此场景,他心中没来由的,想起了一句话。

都是忠臣!

刘禪心中苦笑一下。

现在哪是论忠臣与否的时候?

就算是刘备,积攒下这些班底,也有个相识相知的过程,何况是他?

他可不认为自己真有什么王霸之气,身躯一震,就能让百官信服,唯自己命是从。

何况当下最要紧的也不是收买人心,而是將退兵的事及早的定下,毕竟迟则生乱。

收回心中的胡思乱想,依旧有些紧张,但只要將眼下场景,当做是一次演讲,他心中的紧张感倒是消减了不少。

刘禪平和道:“诸位大臣都是父皇的股肱之臣,也都是刘禪的长辈,无需这般客气。”

“孤之所以將诸位大臣召集起来,是想宣布一件重要的事,这是父皇临死前嘱託的,只是前面刘禪悲慟过度,不自觉的昏迷了过去,险些误了大事。”

“大汉跟孙吴的一战该休了。”

“父皇当时因义兴兵,怒而兴兵,既是为报关將军之仇,也为夺回荆州,只是眼下情况已发生了变化,继续怒而兴兵,已犯了兵家大忌。”

“父皇以仁义闻名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