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个难產的男人
第96章 三个难產的男人
何其志所说的第二件事,是当代的香江採风计划。
具体的说,这次活动是由香江的《新晚报》与通讯社共同发起的一次两岸作家交流活动。
所邀请的大陆作家,名义上说是作品在香江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实际上名单是由大陆方面自己擬定。
本来最初大陆擬定的名单里,並没有刘培文的名字,结果香江方面的两家参会单位居然主动提出邀请刘培文参加,这下引起了文协方面的重视,但此刻名单擬定本来都已经结束了。
当代的主编秦朝阳那天正好在通讯社开会,一看情势,立刻开口表態將以当代的名义推荐刘培文加入名单,这才有了何其志这次来传递消息。
“那我可要好好谢谢你们主编老秦啊!”刘培文笑著说道。
“你啊,以后有稿子多往我们后楼跑跑就行!”
80年代的香江,正是地区影响力在全球如日中天的时候,其中的文化风貌在此时確实很有吸引力。
俩人说定了明天吃饭的时间,何其志才告別离去。
刘培文迴转单位,把去香江这事儿一说,办公室顷刻就炸了。
“带东西!带东西啊培文!”潘丽丽急切地说道。
这年头,人民幣和港元的兑换大概是一比四,但是官方匯率是要比民间高的,民间几乎是要砍一半,所以去香江在官方换匯也是有限额,这就是所谓的平价匯率。
大多数人一般都是要兑换价格更贴近实际比例的协议匯率。
但像刘培文这种两岸共同发起交流活动赴港的,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特权,换匯方面额度要高得多,那趁机从香江买点东西回来,相比於在燕京买可是能省一大笔钱。
刘培文自然无不可,反正去一趟总要买东西,帮同事捎回东西来也无所谓。
於是一屋子新老同事都开始嘰嘰喳喳討论从香江买什么带回来最合適。结果討论来討论去,大家提的最多的还是那几样: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
刘培文却想著不如买个拍立得照相机回来。
就这样闹哄哄的直到下班,同事们也没决定要带什么,都是说要回家商量。
第二天中午,刘培文早早地请了假,骑上摩托车直奔燕京展览馆。
到了展览馆外,何其志已经在此等候。
摸著摩托追问了刘培文半天,何其志这才指著头顶上的招牌介绍起来。
“培文你第一次来吧?这儿就是老莫,原来呢全名是燕京展览馆莫斯科餐厅,最早是招待苏俄专家用的对外饭店,后来他们撤走了,这里就变成了燕京为数不多的能开洋荤的地方。”
刘培文看了看头顶的招牌,如今上面的名字是燕京展览馆餐厅。
俩人一边往里走,何其志一边介绍,“早几年的时候,这儿连俄餐都没了,
卖的是蛋炒饭,也就是这两年才恢復过来,又改回俄餐了,只是这名字还没改回来。不过呢,倒也没什么妨碍。”
刘培文点点头,他在燕京这两年,光从邓有梅、汪增其等人口中,就听过多少回老莫了。
只不过这里吃饭实在是贵,平日里少有人请客往这里来,刘培文则是对俄餐兴趣不高,所以也未曾尝试过。
“今天还有老邓和他爱人,陆遥说老邓结婚他恐怕来不了,先请他们一顿。”
“你早说我是陪客,我也没意见!”刘培文笑嘻嘻地说道。
“那不一样,只能说正好他想请你们俩,你俩又都熟悉,所以乾脆二一添作五了。”何其志笑道。
一路说笑,俩人这才走进老莫餐厅的正门。
这是一个高高的圆拱门,拱门最下面是旋转木门,进去之后,是雪穹顶,
足有两三层楼高的挑空,让人充分感受到自我的渺小。
走进用餐区,首先夺人眼球的就是四个巨大的柱,然后就是巨大的餐厅,
大餐厅墙上掛著巨幅克里姆林宫油画,餐厅四壁是嫩绿色大理石,顶上是松枝、
松果和雪组成的石膏饰。
散落在大厅里的,则是一个个西餐方桌。
“真漂亮啊!”刘培文喃喃道。
看惯了这个年代的风土,如今走进老莫,他有一种恍然回到前世的感受。
这样超出外界的富丽堂皇,大概就是所有大院子弟和京城市民们对老莫这个地方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陆遥来得很快,邓有梅和韩伍燕则是最后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