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上学未半而中道崩殂
第95章 上学未半而中道崩殂
“培文!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鞍艺!”邓有梅搭著刘培文的肩膀朝著王鞍艺比划了一下。
“过后我结婚的事儿,还得麻烦你俩!”
“我俩?”刘培文瞪大了眼。
原来,邓有梅目前正在筹划劳动节的婚礼,他思来想去,伴郎的人选非刘培文莫属!
可是伴娘就难办了,韩伍燕身边相熟的女同事,大多早已结婚了,很多未婚的並不熟悉,请来做伴娘反而不美。
这时邓有梅忽然想起来一个曾经对他影响很大的女作家:如志娟。
当年老邓还是红小鬼的时候,这位老大姐可是没少照顾她。
后来老邓重新回到燕京,也是如志娟鼓励他重新走起文学的道路,《我们的军长》就是在如志娟主编的刊物上发表的。
“那一年我还小,跟著部队行军,背上长了疮,晚上疼得直哭,要不是老大姐,我都不知道我当时能不能熬过去。”邓有梅说起从前,有些晞嘘。
而如今站在他身旁的王鞍艺正是如志娟的女儿今年他要结婚,自然也是给如志娟发了邀请,如志娟既然要来,王鞍艺顺便来做伴娘也就成了个好主意。
虽说王鞍艺此时已经结婚了,但伴郎伴娘找的都是青年作家,以这个名义倒也说得过去。
俩人打了个招呼,算是彼此认识了,邓有梅还要张罗著晚上一起吃饭,只可惜王鞍艺晚点还要坐车,只得作罢。
小说颁奖结束之后的第二天,刘培文终於又过上了正常的社畜生活。
直到吴纲把他叫到办公室。
“培文啊,恭喜你拿奖啊,还是个双黄蛋!”吴纲笑著说。
“那都是领导指导有方啊!”
“指导有方?我只盼你在外面惹出祸来,別报出我的名字,我就谢天谢地了!”
就听吴纲继续说道:“我跟你说句实话,以你现在的实际情况,校领导们早就觉得你不合適再呆在档案馆啦。”
“啊?不在档案馆?那我去哪?”刘培文虽然心里也有所准备,但乍一听还是有地点难以接受。
这就好像一个捉姦的人,明明都堵到了房间门口,甚至听到了里面的声音,
但真正推开门的时候,情感上的衝击並不会因为有所准备而减少。
“当老师啊!去中文系嘛,教课多少也没关係,总归得是燕大人。”吴纲篤定地说道,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今年还不行,得先读一年夜大学,拿个毕业证,学校里也好把你安排到岗位上。”
“夜大学?”刘培文疑惑地问道。
吴纲点点头,“现在开夜大学是风潮,好多大学都开了,燕京大学也在开“按正常情况呢,夜大学也是要读三年的,不过考虑到你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意思是让你直接插班去三年级,明年毕业。”
吴纲口中的夜大学是这个年代兴起的时代產物。
78年恢復高考之后,一大批中青年都在参与高考,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毕竟那个时代大中专学生可都是能分配工作的。
与群眾的强烈需求形成反差的,就是学校数量的明显不足。
於是,除稍微大一点的单位会自办“七·二一”大学、职工业(夜)校之外。很多大学也在根据国家要求兴办各种形式的业大、夜大、刊大、函大、电大(俗称“五大”)便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这些各种形式的“大学”,再后来统一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不过与前世不同,如今的夜大学还是很热门的,因为上学时真的要开课学习,老师授课,学生作业、考试都按照同等学歷教育来进行。
而且由於大学生实在是太稀少、太宝贵,拿到夜大学文凭的学生们在各个单位也同样是非常吃香的。
“那我现在怎么办?还是在档案馆上班?”刘培文问道。
“对,白天上班,夜大学的课程呢,你多少去听听。毕竟讲课的也是你以后的同事,混个脸熟总没坏处嘛。”
走出办公室,刘培文摸摸鼻子,吴纲这话,摆明了就是夜大学去不去隨意了。
不过他还是决定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燕京大学的夜大学是周五晚上以及周六日开课,加入了夜大学之后,刘培文立刻感觉自己的生活时间被填满了。
平日里,白天就是在档案馆整理文件,与黄成民、周庭聊天摸鱼,周末的白天晚上,则是去夜大学上课。这日子,简直是比996还007。
这天,刘培文又去夜大上课。
如今的夜大学教授课程还是挺正规的,刘培文所在的是中文班级,一共有二十几位同学,上课的都是燕京大学的年轻讲师。
今天过来讲课的老师是曹以冰,课程是古代文学史,如今三十六岁,算是燕京大学的青年教师。
一看到刘培文戴著个帽子低调地坐到后排墙角,这姐们儿心里就有点突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