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个难產的男人
几人落座,点菜的任务又交给了邓有梅,他倒也不含糊,拿起餐本来点得飞快。末了,才问了陆遥一句,“这儿造一顿可不便宜啊,要是培文请客我也就不劝了,你—”
“嘿!”刘培文不乐意了,“什么意思,他请你替他心疼钱,我请就没事儿?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一旁的陆遥乐了,“培文你这话过了啊,全燕京的作家你打听打听,不知道你小子有钱的恐怕是少数。”
“可不是嘛!那天我可是听马未督说,你买文物的手笔之大,把他都惊了!”何其志也在一旁帮腔。“他也不肯说具体的,你到底买了多少啊?”
“嗨!不值一提!都是保护性收藏!”刘培文打了个哈哈。
其实哪怕在座的这些人並不知晓刘培文作品发行泥轰、香江的那些收入,单单是《黎明之前》和《1942》单行本的稿费,都已经突破大家的想像了。
“这小子,哪怕是刚买了房子,保底也是个万元户!”邓有梅总结道。
不一会儿,菜品陆续端了上来,几人开始边吃边聊。
“唉,说起来,这次回去怎么办,我还没想好,你们帮我出出主意?”陆遥开口说道。
“什么怎么办?”刘培文不解。
陆遥解释道:“自从《人生》发表之后,影响空前,我意识到我写了一部好作品,也意识到了作品对於读者们的巨大影响。
“所以我就在想,我接下来该如何创作一部作品,一方面它应该是对《人生》是有超越的、有进步的,另一方面,它也应该是现实主义的,是关注当下的。”
“可是”陆遥苦笑道,“空有志向,我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提起笔就写不出东西,哎,难產啊!”
“说到作品难產,我也有这种感受。”邓有梅撇了撇嘴,“不瞒你们,我从去年就开始构思一篇小说,想了很多,记录了很多,但却还是觉得准备得不够。”
“老邓,你这是打算写什么內容?”刘培文好奇道。
陆遥想写的,不出意外就是《平凡的世界》,邓有梅写的,他却没啥印象。
“就是这个。”邓有梅从怀里掏出自己常用的鼻烟,指了指。
“鼻烟?”陆遥问道。
“具体说,是外面这个,烟壶。”邓有梅解释道。
“去年培文不是提了一嘴,说我写的是京味儿小说嘛,我就想能不能在这个方面再做一些挖掘。
“后来我想起我天天抽的这鼻烟,所用的烟壶,过去讲究可多了,我就想写这个做鼻烟壶的故事。”
看著眼前唉声嘆气的两个人,刘培文撇撇嘴,“我的感受跟你们一样,但是阶段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俩人异口同声。
刘培文把《驴得水》的故事脉络给二人讲了,然后嘆了口气,“大量的对话需要斟酌思考,现在还是个半成品。”
“故事可是真好啊!”陆遥比了比大拇指。
“別光说好,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啊?”刘培文翻了翻白眼。
“我现在有个大概的想法。”邓有梅说道。
“我准备去採风。最近联繫了个做內画壶的老师傅,不过人家在衡漳,所以得等结完婚过一阵再去。”
“採风是个好主意,多去一些地方走走看看,说不定灵感就来了。”陆遥眼晴一亮,“我回了陕地,我也去採风去,直到找到能记录我想法的地方。”
刘培文想起前世陆遥英年早逝的原因,不由得有些担心,连忙嘱附道:“採风可以,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別玩命!”
只不过此时陆遥正在兴头上,这一句劝说能有多大的用处,著实难讲。
看著眼前的俩人,刘培文有些鬱闷,他俩人写的东西还有办法採风,自己这个怎么办?
得了,还是一点点琢磨吧。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直到最后出门了,韩伍燕才又拽过刘培文。
“培文,下个月去香江的事儿敲定了吧?”
“嗯,姐,你也去?”
韩伍燕点点头,“正好这次邀请了老邓,我俩去挑件结婚的衣服。”
刘培文正要打趣,她又说道,“这个不是重点,到时候去了香江,湾岛那边也会有人过来,跟你谈之前那首《但愿人长久》的事儿。”
“哦?”刘培文惊喜道,“怎么?真卖给邓丽珺了?”
“我看挺有希望。”韩伍燕笑吟吟地说,“听他们电话里的意思,弄不好你还能见到邓丽珺本人呢。”
听到这个消息,刘培文忽然对香江之行格外的期待起来。
“不光是邓丽珺,”韩伍燕面色古怪,“我可听说好多人都想见你呢!你可得准备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