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陈肥肠最后的倔强
有一句老话曰的好: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在河西走廊西端草原上开荒种田时,陈春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六个叔叔、六个婶娘带上,让他们赚一点钱,学一些手艺。
大农场种田,与红寧县山沟沟里种十几亩薄田,完全两个概念,不仅要会开挖机、推土机、拖拉机,还得学会一些基本的农业常识。
所以。
这两年来,六位叔叔、六位婶娘成长很快,带著二十几个人,就能轻轻鬆鬆打理一千多亩田地。
这也是陈春年在北平城郊搞“特供农场”的基本班底,用著放心,叔叔娘们也很给力—·
“二爸三爸,过来吃瓜啊。”
“五爸,別跟你闺女说悄悄话了,赶紧过来喝茶抽菸。”
“陈春兰,陈春平,陈春林,你们几个懒怂还不去厨房帮忙,屁股蛋子上肉痒痒了?”
中秋一过,北平城的雨水明显多了起来,一场雨,浙浙沥沥都下三天了。
后海一带的春园里,老陈家人欢聚一堂,吃了睡,睡了吃,一有閒暇就蹲在廊檐下的台阶上閒聊。
家里有椅子,有凳子,每个屋里头都有藤椅、马扎子。
可是,这些干了多年农活的红寧人,却习惯蹲著,说这样舒坦,腰不疼,腿不困。
劝说几次没效果,陈春年也就不管了。
秋雨连绵,农场里也干不成活儿,还不如给叔叔、婶娘们放个小长假,一家人团聚几天再说。
唯一的麻烦,就是那一帮弟弟妹妹们实在太闹了。
哎哟,那个吵。
每天早上上学前吵吵,中午回家吃饭吵吵,下午放学就更不用说,二十几个活兽,能为一支钢笔大打出手、非得惹哭几个不行。
叔叔婶娘们呵呵笑著,不闻不问。
陈春年懒得理踩。
姜红泥是嫂子,性格温和,挺个大肚子自顾不暇,肯定也是不管不顾,甚至还纵容弟弟妹妹们,不让陈春年发脾气。
自然而然的,教养这帮活兽的任务,就落在了老妈杨裁缝的肩头。
老太太的手法简单,粗暴,早上喊活兽们起床吃早餐上学,第三声还没动静,进门后,掀起被子,一顿鸡毛掸子炒肉,保证鬼哭狼嚎、连滚带爬的跑出来洗脸刷牙。
到了晚上,活兽们玩心太重,要么挤在堂屋里看电视不走,要么在偌大的园子里追逐打闹不睡觉。
老太太一看墙上闹钟,一过晚上9点半,手捏一根鸡毛掸子,柳眉倒竖,单手叉腰:“还不睡觉?”
“明儿还上不上学了?”
活兽们不情不愿,却还不敢反抗,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睡觉。
如此这般,转眼间一个星期就过去了。
天气放晴了。
农场那边又可以千活了,陈春年开车送叔叔婶娘们回了百山脚下的农场,
春园的生活回归了平淡。
陈春年却开始忙了。
生意上的事,他一股脑儿的交给了手底下的几员大將,比如草原那边有罗小虎、罗大虎、乔老五几人;
东北大白鸡购销,有朴大力和十几名弟兄:
老乾妈辣酱、老乾爹辣酱一摊子事,有老岳丈姜先生坐镇,外围有陈琪、林亚兰、陈菜菜、唐晚儿等人帮衬,运转顺利:
北平城的『cfc快餐店』生意,总店有姑娘唐晚儿,分店有刘小庆,正常营业,躺著赚钱。
唯二棘手的两个生意,眼下都不好解决。
一个是外卖,一个是百山下的农场———
经过陈琪、林亚兰几人的努力,外卖大队开始拓展业务,谈下了好几十家餐馆、食堂的派送任务,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想要赚钱却几乎不可能。
百山下的农场,眼下尚处於开发阶段,很多“商业套路』,得等到明年开春以后才能展开。
那就先这样吧。
陈春年安排好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请兰州城的李老爷子帮忙,送出去一百多瓶鹿血大补酒,前前后后了3000多块钱,让『春园』成了北平协和医院的『高级vip』。
这含金量,这其中的玄机与弯弯绕,不可说,不能说,不敢说懂的都懂。
至此。
他终於腾出了手,终於开始著手解决另一件小事了。
摩托车生產线。
本来,对於这种『隔行取利』的事情,陈春年並不怎么热心,自然就有些不在意。
当初,他与白人老头儿哈雷戴维森初次交锋,谁都没占上风,那老头儿贼鸡的不是一般,真正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除了每个月卖给老哈雷一两百瓶鹿血大补酒,给陈春年攒了十来万的美刀,
两个人之间,基本上大半年没有交集了。
然而。
前几日老岳丈姜先生打电话,说他那边的工作略有收效,办成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陈春年想要的『海外公司』办妥了。
公司名字叫『ccn”,陈春年三个字的首字母,名义上为一家全球文化科技投资公司。
就是公司的註册地有点奇怪,不是陈春年所想的美利坚、德意志、英吉利,
也不是香港、澳门,而是在法国。
具体地点,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吕贝隆的山区古城阿尔勒,姜先生说,那是一个好地方,偏远,寧静,民风淳朴。
姜先生还说,他用陈春年的钱,想办法在小城附近的一个村庄,买了几十亩土地,买了一栋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小城堡。
姜先生说,那地方不错,种植了大量的葡萄园和薰衣草,城堡地处一个小村庄,人口不过300。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普罗旺斯。
陈春年听得一头雾水,专门跑一趟新华书店买来一堆世界地理书,在一张世界地图上,了整整半个小时,终於用放大镜找见了那个地方。
书上说,中世纪的吕贝隆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漩涡与混乱,战火蔓延,外敌入侵。
当地土著马赛人为了保命,只好沿著山坡修筑防御工事,现如今,却成了那一片偏远山区、最美丽的景观之一。
薰衣草,精油,葡萄酒,意式美餐,麵包,奶酪,水果,马赛皂。
陈春年找了一大堆图书,却终究看了一个寂寞。
上一辈子,他最远就去了一次美利坚,还想著一点钱,送儿女上一个外国名校镀一层金,回来后不管继承家业也好,出去找工作也好,好岁算是『海龟』。
结果到那边一打听,得,三五百万,只能上那些个野鸡大学,纯粹骗人的玩意儿。
想要上人家的『正规』大学,没有几千万、一两亿,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就比如同为甘陕老乡的房地產大佬,潘石屹,人家有钱,高调捐赠哈佛大学將近7个亿,儿女包进,包硕、包博。
马丹的,人家那才叫一个豪横。
对於老岳丈姜先生的决定,陈春年有些难以理解,却也没有详细问一句为什么。
那老头儿是真正的大读书人,做出如此选择,应该自有人家的道理,照做就行了。
至於说公司法人是姜红泥,陈春年也浑不在意。
他想要的是一个乌龟壳子,至於说大老婆姜红泥当老总,还是小老婆萨日娜当董事长,他根本就无所谓。
作为一名合格的厨子,很明白一句老话:肉烂在锅底——·
第二件事,则是摩托车生產线的事情,已然有了一点点眉目,中法合资。
说穿了,就是姜先生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拿到了一套摩托车的生產技术,『掛靠”给了陈春年在海外的ccn全球文化科技投资公司。
前置手续都办好了,接下来,只需陈春年这边腾出手脚,砸一笔钱,找一个工业基础不错的地方,让项目落地就行了。
法方是『cfc全球文化投资公司』,中方——-好吧,姜先生说,让陈春年隨便註册一家就行了。
陡然间听到这一消息,陈春年愣了好一阵子,方才反应过来。
臥槽,牛逼啊。
老岳丈足不出户,人在红寧县呆著,办理这一大堆『涉外手续』时,仅凭一部座机电话、几十封信,就把这么大的事儿给办成了?
处理完手头的一大摊子事儿,陈春年立刻行动,了一个星期,一口气註册了三家公司。
老乾妈辣酱,归到了老妈杨裁缝名下。
阿克塞草原上的农场、养殖场和鹿舍,归到了小老婆萨日娜、陈平平、陈安安名下。
唯有一家『cfc餐饮文化投资公司』归在他陈肥肠名下,下属一家『cfc快餐店”、一个百山农场-同样遵循一句老话,鸡蛋不能搁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几家公司的註册资金都不多,每一个10万块钱,不显山不露水,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办完这几家公司的手续,陈春年又了几天时间,在內部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初跟著陈春年“闯荡江湖”的一眾弟兄和十八名女弟子,终於一步步成熟,能够独当一面了。
草原上那一摊子事,罗小虎当副总;老乾妈辣酱一摊子,林亚兰当副总;快餐店让姑娘唐晚儿当副总·
“李伯伯您好,我小年。”
“小年,你还在北平城?”
“对。”
“那你过来吧,我这几天刚好也在北平城。”
这一日,陈春年处理完手头的杂务,给李老爷子打一个电话,结果,老爷子刚好就在北平城,说是开完会,顺便疗养一段日子。
陈春年开车出门,直奔同在后海一带的李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