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再玩一把『高端局』

三万块钱,换来清水村西面的两座荒山、一条小小山沟沟·这生意好像有点亏。

实则不然。

那两座荒山和小峡谷,可不是红寧县的穷山沟,也不是阿克塞草原上无人问津的地方,而是一处风水宝地。

开玩笑。

门头沟什么地方?

距离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离不过20公里,在几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留下了不少古人类遗址。

商周时代,门头沟属幽州;

春秋战国时,属上谷郡;大秦帝国时施行郡县制,大部分属上谷郡,东面临近北平城一片,属广阳郡蓟县;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天下,將上谷、广阳一带分封给了七大异姓王之一的臧荼。

七个月以后,臧茶起兵造反,被刘邦亲率魔下虎狼之师分分钟扫平。

然后,便顺手將上谷、广阳两地给了发小,燕王卢綰;卢綰不爭气,后来也起兵造反,兵败后逃往了漠北草原。

后来,诸国之乱时,燕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魔下精兵强將实在太多,让景皇帝很是忌惮,便乾脆来了个削藩。

得,燕地六郡,最后就剩一个广阳郡,也就是现如今的门头沟一带。

拋开所谓的战略位置等不说,古代的广阳国,其实真没什么情况,良田土地不多,山高林密,反而多盗匪。

因为境內崇山峻岭,有几大片原始森林,一千多年来,门头沟人赖以生存的小本生意”,就是砍柴、烧柴、卖炭。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后来,约莫在大明中期,门头沟煤矿得到大力开发,山民们不砍树,改挖矿了。

断断续续几百年,门头沟给人的一般印象,好像那地儿就一大煤矿。

实际上,门头沟煤矿只集中在少数几个乡镇公社,那一带真正值钱的是山水就比如陈春年看中的那两座山,以及夹在两座山峰之间的一条峡谷,那可是百山的边缘地带,属於太行山余脉。

1985年前后,百山被命名为『北平百山自然保护区』,2008年,將会升格为『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距离北平城最近的『森林生態系统”。

眼下来说,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百山自然保护区好像没什么意思,距离城区又远,无非就是山山水水,草草。

甚至就连门头沟政府,都觉得这玩儿不值钱,没意思,这才让陈春年钻了空子,不仅一次承包一千多亩沿河荒地,还顺手拿到了两座山,一条峡谷。

那峡谷很深,初极狭。

曲径深幽。

其实是永定河流域、清水河的源头,水质那叫一个好,隨便过滤加工一下,

往塑料桶里一装,贴一个矿物质化验单,可不就是“桶装矿泉水』?

还有度假、旅游、住宿、餐饮。

真以为陈春年閒著没事,存摺上有几百万块钱,没事干跑去装逼、当善財童子?

还有那个宋支书,自以为是在『趁火打劫』,在他陈主任身上狠狠的捞了一大笔,拿走了3万块钱。

呵呵。

捏著手里的几张租赁合同,陈春年忍不住嘴角上扬,眼底的高兴劲儿,想藏都藏不住。

“哥,你想啥呢?瞧把你给美的。”

晚上10点半,伺候著老妈杨裁缝睡下,姜红泥挺个大肚子来到她男人屋里,

快手快脚的铺好了床:“想平平和安安了?”

“不行就让尕虎送他们过来啊。”

“你买的这园子太大,不是有个前院后院嘛,我和咱妈住前院,你和陈平平、陈安安住后院,多热闹。”

这小妇人贼鸡的很啊。

一句不提萨日娜,却句句都指向草原上的萨日娜,简直了—-陈春年懒得理会,贴过去就抱住了媳妇的后腰:“小泥人,我想你想的想睡觉了。”

姜红泥一下子就软了。

她哎呀一声,软趴趴倒在老红木大床上,一回头,轻咬红唇,媚眼如丝:“哎呀,討厌的。”

“轻轻轻轻轻点,小心孩子——

陈春年的『cfc快餐店』进入了正轨,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在中午和傍晚时分,排队一二里之地。

生意太火爆了。

粗略计算一下,每天的营业额接近3万,按照陈春年自己的算法,纯利润保持在50%,差不多就是1万5000块钱。

当然,还有一些隱性成本和支出,平均下来,每天约莫消耗一千多块钱。

也就是说,北平城的这一家快餐店,每天给陈春年带来的利润,基本维持在13500块钱左右。

天大大哟,1986年的一万多块钱,要是说出去,估计能嚇死个人—

於是,陈春年兑现自己的诺言,拿出了一万块钱,帮助刘小庆在北影厂门口开了第二家门店。

与此同时,他还分別找来叶金、王硕,三下五除二,让他们开了第三家门店。

位置就在五棵松,叶金的川菜馆不赚钱,乾脆就在隔壁租了一个门脸房,快速装修后,便开始营业。

至此,cfc快餐店在北平城的基本布局完成,一两年之內,绝对不能再扩张了。

要不然,洋餐厅的“装逼范儿』就没了。

所以,陈春年见好就收,开始筹划向外扩张,並派姑娘带著一帮弟兄动身离京,赶赴天津卫、石家庄、济南和青岛,算是考察、调研和学习吧。

陈春年自己也没閒著。

眼看著进入了秋季,河西走廊那边的草原上,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牛羊牲口购销高峰期了,罗小虎几乎一天一份传真,將每天的交易流水帐源源不断的传过来。

红寧县那边,辣酱生產一切正常。

各地老乾妈辣酱、老乾爹辣酱的销售经营一切正常,稳中有增,每天的销售额终於突破了万元大关。

这一结果,让陈春年有些哭笑不得。

哎,从一开始就看好的生意,几年折腾下来,付出了他太多的心血,却反而是他手头上赚钱最迟、见效最慢的一个项目,简直了。

归根结底,还是受限於所谓的“生產力』,这一点根本就没办法。

改开这几年,国內优质辣椒、尖椒的种植面积太小,很多地方,即便拿著红寧县的辣椒购销合同,都不敢大面积推广种植辣椒,生怕出点啥事儿,大家都要吃掛落。

没办法,穷怕了。

饿怕了。

对於粮食的尊敬和喜爱,根植於人们的灵魂深处,骨头缝里,基因链条之中,短时间內,根本就无法改变。

所以,即便有人种植辣椒发財了,一年赚了好几千块钱,村里不少人眼红,

恨不得自己家也能种辣椒、发大財。

可是,开始耕种了,很多人依旧选择了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只在边边角角的田地里,种半亩、几分、甚至几厘的辣椒苗子对此,陈春年很能理解。

民以食为天嘛。

想让经歷过大饥荒、见识过『人相食』的一代人,少种粮食多种菜,小心被人一口唾沫吐脸上,被人骂一句:『孽障!』

还有东北那旮沓,大白鸡的推广得操心,得钱,在保证农户、养殖户们能赚钱的基础上,还得继续扩大养殖范围和面积。

人常说,想要人穷,就劝他去养鸡。

张口的生计,基本没有好乾的,国內养殖业尚处於起步阶段,想要快速扩大大白鸡的养殖规模,没有个三年五载,基本不可能。

陈春年就很是心累。

真的很累。

別人搞餐饮,都是单纯的就地取材,一门心思的想办法赚钱就行了。

他却不一样,不仅要在餐饮行业想办法赚钱,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原材料问题,等於用他的產品,硬生生拉动了一整条產业链。

比如,老乾妈辣酱带动了云贵川渝赣等地的辣椒种植,让辣椒產业,提前了十年。

比如十八香药膳鸡和快餐店的炸鸡,让大白鸡在东北的產业復活,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和养殖户.—

“这几样都理顺了。”

“最硬的骨头,果然还是在北平城。”

陈春年了两个多小时,处理完日常的工作,往藤椅上一靠,轻轻揉著眉心,长吐一口气:“红泥,来,让闺女踢几下她老子的帅逼脸。”

姜红泥没好气的笑骂一声『没个正经话』,脚底下却很老实,倒了一杯茶端过来:“哥,喝口茶了再忙。”

陈春年接过茶喝一小口,一只手很不老实,不声不响就钻了进去:“,小傢伙劲儿挺大啊。”

姜红泥轻轻咬著嘴唇,柔声笑道:“估计是个儿子,顽皮的很,动不动就蹬我一脚丫子。”

陈春年喊一声:“生儿子有什么好?跟陈安安一样,动不动就哎哎吱的哭?”

“我要闺女!”

姜红泥懒得理会这傢伙,一巴掌打掉她男人的狗爪子,单手扶著腰出门了。

老妈杨裁缝喜欢种一些草草,喜欢养鱼,也喜欢小猫小狗等小动物。

自打她老人家搬来北平城,短短两三个星期,春园里就多了一个园,一块菜地,多了一只流浪狗和几只狸猫。

哎哟那个热闹。

尤其是那几只狸猫,本来是一窝,应该是母猫被主人家拋弃后,產下了几只小猫咪,就躲在前院的柴房里生活。

杨裁缝发现后,每天过去投餵几次,渐渐的就取得了狸猫们的信任,成了好朋友。

这不,它们得寸进尺,直接搬进了老妈杨裁缝的屋子,比陈春年活得都理直气壮。

“红泥,你怀著孩子,別跟猫狗太亲近,对胎儿不好。”

姜红泥出门,一条狗,五只狸猫一拥而上,就跟一群狗腿子似的缠在她脚下,一看就亲热的不行。

杨裁缝停下手中的锄头,抹一把额头的汗水笑骂:“瞧你把它们都惯坏了吧。”

姜红泥蹲下,揉一揉狗头,再擼几下狸猫,笑眯眯说道:“好了好了,都去玩。”

小狗小猫们一鬨而散。

姜红泥走到菜园里,也拿了一把锄头开始翻土,顺手给新移栽的几株木浇了一遍水。

中秋时节,北平城的清晨不冷不热,去岁移栽的月季、八瓣梅等爭奇斗妍,

暗香阵阵。

偌大的春园里,笼罩著一层淡淡的薄雾。

杨裁缝、姜红泥娘儿俩手底下忙碌著,嘰嘰呱呱的说笑著,不时传来几声笑。

陈春年又忙了一会儿,推开桌面上的一大堆財务报表和流水帐,点了一根烟,松松垮垮出门。

他蹲在台阶上,半眯著眼,很认真的看著老妈杨裁缝和大媳妇姜红泥在园、菜园里忙乎,只觉得心满意足。

人这一辈子啊。

有亿点点钱,有一点点閒,还得有一个相对安稳而舒適的生活状態,家人健康,日子平淡··

夫復何求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