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蝴蝶效应?

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篇態度鲜明的议论文,一封读者来信,加上连续一个星期的『跟踪报导”,让『红寧个体户陈春年”,成为这一年开春以来最火爆的话题。

尤其是在央妈、新妈,以及沪上和各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的跟进后,陈肥肠一夜成名。

红寧县,待业青年,个体户,停薪留职,这几个关键词成为舆论焦点。

与此同时,几篇重量级的『评论文章”,更是將这一件事,巧妙的引导成了一场高级別的大討论。

其中,核心的一个论点,便是所谓的『个体工商户』,到底是挖墙角?还是有益补充?

这其实不过是老生常谈。

早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就曾討论过不止一次、两次,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个体户有毒”。

至此。

事情已然超乎了林老大、梁老二,乃至凤城、长安城的把控和想像,就如一列失控的火车,轰隆隆的向远方狂奔而去,不可遏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討论。

很大一部分人,对陈肥肠、以及他所代表的个体工商户,表达了同情、支持和理解。

还有一部分人的態度,则更加强硬,口诛笔伐,对陈肥肠这样的『社渣”表达出了十分明显的遣责和唾弃,满满的都是恶意··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林老大、梁老二、李剥皮等人心惊肉跳,生怕出点啥事儿。

陈春年却浑不在意。

他熟知这一个桥段,且从一开始就知道了答案:大家都在摸著石头过河,对个体工商户的態度很分裂。

然而,总体而言,北平城里头,海子边,那几位真正的大佬,从一开始就在支持个体户、支持年轻人自食其力、自主创业。

因为,这特么的就是国晴啊。

满天下两千多万待业青年、回城知青,城里头提供不了足够的工作岗位,不鼓励年轻人摆摊做生意,让他们去吃屎?

而究其根源来说,无非是眼下的不少国营单位实在太不给力了。

同样『稳坐钓鱼台”的是姜先生。

这老爷子通过翻看报纸,听广播,敏锐的抓住了关键词,明確告诉陈春年,接下来的七八年、十来年,个体户的日子的確有点难过,但没什么毛病。

因为,经过了这一番折腾,否极泰来,个体户的春天似乎提前来临了"

果不其然。

姜先生、陈春年的判断没有出现任何偏差,甚至,在陈春年看来,还出现了一个意外之喜。

经过陈春年的筹谋、发泡和蒸煮,加上姜先生、林亚兰的『神助攻”,一剑封喉。

红寧县有那么几个人,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莫名其妙的被人顺藤摸瓜的给揪出来了。

简单,直接而粗糙。

其中的一些细节,林老大、梁老二、李剥皮几人闭口不谈,其他人自然是讳莫如深,

谁都不敢哗哗。

总之一句话,一切都挺好。

尤其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人妈、央妈、新妈等共同发声后,引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討论”。

一时间,少长咸集,高手如云。

关於改开几年的总结、反思和梳理,成为1984年的一桌大餐,能上桌的吃席、讲话的,自然没有一个小虾米。

而且,这一场討论很快就有了结果。

比如说,关於个体工商户『僱工人数不得超过7人』的规定,修改成了『鼓励个体工商户吸纳待业青年就业、人数不限、且享受相关的政策优惠”。

具体的办法也有,那就是个体户每解决一个待业青年的就业,政府每个月补贴3块钱再比如,曾经让红寧人误解为“开除公职”的“停薪留职”,再一次被提出,鼓励干部职工『下海经商』,且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

还有好几条,都是对个体户、家庭作坊、小商小贩的鼓励、支持和保护。

有好有坏吧。

总体来说,还是利好消息比较多,这一结果,让陈春年目瞪口呆:『马丹的,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蝴蝶效应?”

要知道,这其中的一些『条款”,在上一辈子,直到1992年前后才被『鬆绑』的好吧。

也就是说,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单就个体工商户、停薪留职等方面,足足向前迈了一大步。

嗯,差不多提前了十年吧。

当然,说法归说法。

陈春年才不会因为某些说法有了变化而沾沾自喜,而改变自己的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经营策略。

还是一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陈春年,你的那几个小吃摊真不打算重新开张了?”

这一日,林亚兰、陈菜菜、孙向娣等十八名女弟子来找陈春年,一进门,林亚兰就壤:“一个月將近两百块钱的利润,说不要就不要了?”

另外的女弟子们纷纷开口,说她们寧可自己不当老板,陈春年的那几个小吃摊也得继续开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