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路只有一名使节,大部分人都不愿当,因为他要亲自去见神鬼大单于,数罪问责,这简直就是羊入虎口。“可你并不了解西方。”

东海王带着哭腔说:“陛下,差一点儿我就葬身鱼腹,再也见不着陛下了。”

晁鲸的确胖了许多,脾气也跟着涨,伸手将林坤山推进去,迈步进门,随手关上,“你好大胆啊。”

林坤山笑得有些尴尬,“有话就明说吧,别绕来绕去的。”

“你在海上漂泊这么久,也不见黑,反而白了一些。”

仅仅十天之内,京城内外就有近五百人报名,兵部与礼部共同筛选出一百人,附上简介,供皇帝选用。

林坤山目送弟子出门,笑道:“我的胆子还是不够大。”

“嗯。”林坤山看着晁鲸,若有所待。

三人唏嘘良久,韩孺子问道:“快说说,你为什么在海上耽误这么久?”

明明不了解西方,为何却要报名充当使者?刘检早想好了答案,说的时候仍有些结巴,慢慢才好起来,“读书人本应……心怀天下,微臣、微臣却只知死读书、读死书,以至……以至在陛下面前出乖露丑,微臣羞愧难当,想起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微臣读过万卷书,该行万里路了。”

晁鲸不客气地找椅子坐下,“陛下说,你想出使西方?”

韩孺子犹豫片刻,在刘检两字的右上方画个小三角,全部看完之后,命人传召刘检。

“陛下果然聪明,一点就透,不一定非得是我,我只是出个主意而已,当然,如果陛下传旨,我绝不会推脱,能为陛下和大楚效力,是我的职责,也是荣幸。”

“是,我一直躲在船舱里。”

“王妃很高兴吧,她非常关心你,到处求人打听你的消息。”

“你还想怎样?”晁鲸四处打量。

崔腾已经听过一次,这时仍然边听边叹息,经常替东海王补充一点细节,好像自己也跟着漂洋过海似的。

再度见驾,而且是单独一人,刘检颤抖得更严重,身边的太监不得不伸手扶他起来。

“‘不敢’是什么意思?”

使节出发之后不久,东海国传来急信,东海王从海外回来了。

曾荡云看了一眼老师,抱着书,匆匆出门,回隔壁自己的房间,心中惴惴不安,贴墙偷听,却只能听到单独的几个字眼。

圣旨一下,应募者不少,数十万楚军陈于塞外,西征必胜,人人都想趁机立功,却不是人人都能上战场,充当使者因此成另一种选择。

“当然高兴,昨晚哭了半夜,说是以为再也见不到我了。”

“唉,一言难尽。”东海王讲述自己的经历,原来他在海上突遇大风,船毁人溺,他侥幸被路过船只救起,带到一座岛上,被困许久,才弄清返回大楚的航线,于是搭船辗转多国,期间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踏上大楚国土,才去找东海国的谭家人,得以上报官府。

韩孺子笑了笑,盯着东海王又打量一番。

林坤山愿意,甚至有点急迫,似乎生怕这份“好差事”落入他人之手。

“好久不见,大人可是发福了。”林坤山拱手笑道。

虽然之前常常争宠、吵架,崔腾却十分怀念这个表弟,得到皇帝许可之后,亲往迎接,在洛阳见到了东海王,款待一番,带他返回京城,在家休息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就来见驾。

韩孺子选中了三十五名使节,分为五路,每路人数不等,配以杂役若干,分赴不同国家,传达大楚皇帝的旨意:楚军将至,先得神鬼大单于人头者,封为大王。

“陛下说,你可以出使西方。”

晁鲸咳了两声,“明天,朝廷会降旨招募使者,你报名吧。”

这天傍晚,林坤山终于等到了。

放榜数日之后,热闹过去,众人各奔前程,师生二人却仍然住在客栈里,曾荡云每次想要回家报喜,林坤山都说:“再等等。”

“你看我像是传圣旨的人吗?”

韩孺子笑了一声,先将林坤山的名字圈上,继续往下看,突然看到“刘检”的名字,不由得一愣。

这一箭射出去了,要等许久才会得到回应,韩孺子只能耐心等待,在此期间,继续督促楚军备战。

“神鬼大单于对我下毒,说是两年之内刺杀成功,才会给我解药。”

“两年早过去了,你不是没事?”

“是孟娥将我救了。”

韩孺子大惊,“孟娥?”

“是,她还有一封信写给陛下,我本想找别的机会……既然陛下已经看穿……”东海王从怀里取出信,双手捧着递给皇帝。

韩孺子伸手去接,心中突然一动,问道:“你又见过林坤山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