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山战时立功,获得了自由,从此远遁它乡,以教书为生,慢慢地,他的心又活泛起来,仿佛一身绝技的剑客,归隐之后,时时慨叹宝剑归匣,没了用武之地,望着通向远方的道路,仍会怦然心动。
林坤山不只心动,还要行动,他在学生当中选择了曾荡云,决心培养出一位状元来。
他没能如愿,曾荡云只进入三甲,如果没在凌云阁得罪大臣,也只能位列二甲,离状元差着一大截。
但他并不失望,曾荡云毕竟见到了皇帝,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这就够了。”他对弟子说,“你我二人前途无量。”
“我本该是二甲进士,却跟刘检一块落到三甲,唉。”曾荡云唉声叹气,自觉比只会读书的刘检要强得多,“陛下明明很欣赏我的口才,为什么……”
“因为他要重用你,所以不想让你过早惹人注意。”林坤山笑道。
曾荡云一向佩服自己的老师,这时候却有些摸不着头脑。
到了楼上,东海王又要下跪,韩孺子上前扶起,左右打量,笑道:“你总算回来了。”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韩孺子决定接受曾荡云的一部分建议,向西方派遣使者,宣布楚军将至,鼓动诸国向神鬼大单于发起进攻,如果真能提前获胜,当然是好事,如果不能,也不耽误楚军远征。
“圣旨,没有圣旨,林坤山只是一介匹夫,有了圣旨,才是大楚使者。”
韩孺子站在楼上窗边,远远地望见了东海王和崔腾,向两人招手,东海王抬头看见,立刻下跪,被崔腾拽起来,加快脚步赶往凌云阁。
“干嘛?”
刘检所在的这一路使节路途最远,将穿过西方,直抵南方海港,向英王和黄普公传达圣旨。
韩孺子越发觉得,所谓状元只是一时之称号,选拔人才还是得多做观察,“好,朕就让你去西方一探究竟,除了完成使节任务,回来之后给朕写一本游记,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下来。”
崔腾告退,东海王说得也差不多了,“就是这样,我真没想到还能活着见到陛下。”
曾荡云正坐在屋子里看书,这时放下书,有些惊慌地看着身穿军服的客人。
英王得到了正式册封,名号中加一个海字,成为“海英王”,允许他自立官署,十年一朝请,黄普公则被封为王相,至于退兵,皇帝命令他们再等一年,此后进退自由。
晁鲸离去,林坤山松了口气,甚至觉得应该要点酒肉庆祝一下。
晁鲸起身摆手,“我难得见皇帝一面,哪有工夫替你传话?”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呵呵,不说这些,先说你的目的吧,我等很久了。”
崔腾笑道:“你还好,起码身体完整,好像还胖了一些,不像我,瘸了一条腿。”
刘检是今年的考生,考试时成绩不错,被推荐到凌云阁内接受策问,结果他连“西方”所指是哪都不知道,写了一段关于西域的应答,当众丢脸,本应是二甲的名次,最后却落入三甲。
“你不做就是,有什么害怕的?”
“在我面前拍皇帝的马屁有什么用?我又不会替你传达。”
“由衷而发,非是奉承。”
一名客人前来拜访,也不打听,向伙计说了声“找人”,径入后院,敲响了林坤山的房门。
韩孺子仔细看了一遍,林坤山名列其中,简介里没提望气者三个字,只说是某郡某乡的百姓,以教书为生。
林坤山抱拳道:“等的就是这个,请转告陛下……”
“微臣这些天里逢人便问,对西方和神鬼大单于多些了解,而且微臣以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往查看。微臣此去,不求建功立业,不求博达显赫,只为一探究竟,观察风土人情,看看这个被微臣忽略多年的广大区域究竟是什么样子。”
“渡海而来,船只不停在南方,却到东海国靠岸,东海王,你乘的是什么船?”
刘检跪下磕头,“遵旨,陛下。”
正使是礼部的一名官员,每路再有一名副使,刘检没有职位,只是普通使节。
暮春时节,使节出发,经由西域,由各国接力护送,在虎踞城,他们将分赴不同方向。
“神鬼大单于有意放我归国,让我刺杀陛下。”
“怎么了?陛下。”东海王摸摸自己的脸。
东海王扑通跪下了,哭着道:“陛下看出来了,其实我早就回来了,一直不敢进京见驾。”
“你去别的地方看书吧,这里的事情跟你关系不大。”晁鲸命令道。
崔腾笑道:“是我多嘴了,行,我等用膳的时候再来,说来真是很久没跟陛下一块喝酒了。”
韩孺子也时时叹息,却不会打岔,最后忍不住道:“崔腾,你去让太监准备一点佳肴,中午留东海王用膳,然后你就不用上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