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二哥你一直都追求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商人重利轻离别。并且商人追逐利润,人品肯定会有问题。

就像是东西两市里头,不少胡人都是身家很丰厚,但是你要说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多高,显然是假的。”李治这个家伙,作为储君,他已经开始考虑起将来的统治了。

而部门与部门之间,虽然大家可能都很努力,但是创造出的价值是不同的。

所谓的中产阶级,李宽觉得这个概念还太超全,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阐述。

而商品的流通,是必须有商人在其中起到疏通的作用。

李世民本身是想打压世家,所以任何能够削弱世家影响力的行为,他原则上都是支持的。

“完全不分贫贱,在短期内是做不到的。但是朝廷现在大力鼓励寒门士子去参加科举,并且在朝中给予重用,这对平衡大唐的朝局是有很大好处的。

并且,长安城的许多商人,对于修路铺桥什么的,也都是非常热心。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又觉得似乎不是这样子。

要不然到了饥荒的时候,为何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至于匠人,之前的地位一直都很低,但是其实他们对一个国家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朝廷应该也能充分的感受到匠人给大唐带来的变化。

而商人的话,无商不活。作坊城哪怕是生产了再多的商品,如果不流通开来,那也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李治的这种想法,必须要坚决的打压下去。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吃饱饭就足够了。至于所谓的道德,那都是在这个前提下才有的。

并且,你得承认,所有的部门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并不能说某个部门很重要,就可以替代一切。”

同样的,大家可能觉得农夫就非常淳朴,非常老实。不可否认,这有一定的道理。

李宽感觉李治的这个问题背后,似乎有坑。

一个国家,中间阶层的人越多,就会变得越牢固。但是如果只是一小部分人占据了顶端,那么随时都可能出现动荡。”

大唐从各个藩属国吸取各种各样的好处,也都是需要商人去配合。

所以比较暧昧的给了一个回答。

而扶持商业的发展,让大唐出现更多不依附在世家身上的商家,在李世民看来也是值得鼓励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许多统治者,都有着这样的观点。

虽然寒门也是门,他们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成为自己打压的世家。

最好就是两者斗的两败俱伤,到时候李世民就可以挺身而出,收拾残局。

他刚刚说的这个观点,应该是于志宁等人给他灌输的。

历朝历代,投靠胡人异族的文人世子,一点也不少吧?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就更是常见。

但是,终归是分肉吃的人更多了,每个人分到的就会变少,朝廷就更容易掌握局势。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案还是值得支持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大唐发展到了现在,有些东西确实要变一变了!从明年春闱开始,除了犯官的子弟,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

不知不觉当中,李世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