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李世民的反思

“二哥,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会带动商人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趁着李宽喝茶润喉咙的时机,李治总算是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这么理解。经济发展了,商人、匠人都会变得更加有钱,生活水平提高了。

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特别是在各个坊间,你的生活水平跟社会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乞丐,是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地位的。

但是社会地位跟你是不是有太多的钱,又并不是简单地等同关系。

“二哥,如果什么东西都以是否对大唐有好处来衡量,那么朝廷岂不就像是一个商家了?”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太子殿下,你说的很有道理啊,从某种程度上说,朝廷就是一个作坊,陛下就是这个作坊的东家,朝中宰相就是这个作坊的掌柜,朝中的将军就是作坊的护卫,各个官员就是各级别的管事,而下面的士农工商则是作坊里头各个部门的匠人、帮工。

但是绝对不是真理。陈胜吴广的起义,还有汉末的黄巾之乱,背后有一帮人都是农夫。

李宽这么新颖的观点一冒出来,李治直接就无话可说了。

反正朝廷也没有损失什么。

而李世民则是开始反思李宽说的话,觉得似乎还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

否则到时候自己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局面,估计就要受到破坏了。

真正的无良商家,其实并不是很多。再说了,朝廷不应该以道德标准来衡量一个阶层对国家的利弊,而是应该考虑这个阶层的存在和发展,对大唐是否有好处来考虑。”

商人就是肥羊,养肥了就要宰杀。

按照你的说法,这些文人士子的风骨不是最高的吗?为何他们反倒是给整个中原王朝带来了最大的伤害?

当然,具体到每个部门,部门跟部门之间肯定会有利益纷争,大家会抢着成为东家最喜欢的部门。

单纯的认为商人没有什么付出,只是左手换右手的把东西售卖了就挣了大量的钱财,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一旦商人的地位跟其他人一样,那么是不是会导致大唐的道德败坏呢?”

作坊里头,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这个作坊越来越好,这样自己的日子才能变得更好。

当然,他自己应该也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李治被教训了一顿,心中显然也不是很服气。

但是扶持更多的寒门去跟世家争权夺利,打压世家,这对朝廷绝对是有好处的。

让新崛起的商家去跟世家争夺利益,让他们去斗来斗去,这是李世民喜闻乐见的事情。

“雉奴,单纯的把人的道德跟他从事的职业,或者是跟他是农夫还是匠人、商人挂钩,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人家在买卖货物的时候,也是承担了大量的风险的。

“宽儿,按照你的意思来说,其实整个大唐,也是有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的人共同组成的,大家不分贵贱,不问出身,就看你对大唐的发展有没有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