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那些特别的动物,如果没有交接好,指不定就直接给弄死了,到时候就白白浪费我们的一番心血。楚王殿下当初在书院给大家做演讲的时候,提到过好几种那些特别的动物,当时真正相信的人并不多。

“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号”缓缓的靠近渭水码头。许多东西他都已经在谋划,并不想在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横生枝节。

“李忠,看你这幅表情,外面流传的那些事情,是真的咯?”

好在时间可以抹平一切伤口。

特别是家中有“金山”要继承的家族,对于传承的看重就更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比的了。

所以李世民听到中郎将回来汇报说魏征去世了,心中非常伤心,甚至还废朝五天。

“高明,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美洲这种只停留在地球仪上的新大陆,发现之旅必然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旅途,要不然观狮山书院也不会拖到现在才准备出发。所以我相信李宽肯定是支持我们的船队跟在观狮山书院的船队后面的。只要李宽支持,李耿和李义协反对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

“嗯,听说作坊城在修建一座万兽园,也不知道修建好了没有。到时候我们带回来的这些动物都放在万兽园养殖的话,估计就有机会让普通百姓也去看一看了。

至于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雉奴有心了,大哥明天跟你一起去。”

很显然,发现新大陆,或者发现新的高产农作物,这些都能够大大的提高渭水书院的知名度。

如果美洲真的有李宽口中的高产粮食,哪怕是赔上百万人的性命,李世民都要安排人去取回来。

李世民批阅完奏折,一抬头就看到了旁边李忠正垂头丧脸的站在那里。

如今李治提议明天去昭陵祭祀,他自然表示同意。

观狮山书院,如今在校师生数量,已经接近两万人,妥妥的坐稳了大唐第一书院的位置。

一文钱一份报纸,对于许多人家来说,都不算贵。

几年前他们两就在许多场合嚷嚷着要去寻找传说中的高产农作物,只是没有几个人相信而已。

明德门外,李世民亲自带着文武百官,给魏征送行。

“确实是,不说南洋周边的蛮夷,单单那个澳洲,只要有大唐百姓愿意过去,只是简单的过着放牧的生活,也绝对比国内要舒服很多。这一次,我一定要跟楚王殿下汇报,让他支持我们鼓励大唐百姓出海的行为。”

而“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号”回来的消息,也立马在长安城里传开来了。

不过,效果却是很不错。

你看,我都愿意提前过去守陵呢。

渭水书院里头,长孙冲和郑海站在一个地球仪面前,听着旁边的人汇报着消息。

虽然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带动了许多商家出海。

李承乾虽然为人很差,但是对长孙皇后的敬爱之情,却是没有一分作假。

可是就没有一点动静!“等李耿他们出发的时候,朕亲自到渭水码头给他们送行!这一次,他们出海是为了给我们大唐百姓寻找高产农作物而去,是在为我大唐百姓的幸福在冒险。”

“长孙兄,我们不说那个美洲有没有像澳洲那样有金矿银矿,单单那个被楚王殿下称作土豆和玉米,还有番薯的高产农作物,只要找到一样,只要这些高产农作物的产量有楚王殿下说的一半那么多,那么名垂千古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哪怕是观狮山书院的船队,使用的基本上也都是东海渔业的船员。

所以每个帝王对于史官,都是又爱又恨。

当然,渭水书院、曲江书院和国子监等各个书院,也不是原地踏步。

……

李义协在海外待的时间越长,对这个世界就越是充满兴趣。

出海,哪有没有危险的?

不客气的说,长安城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城市。

所以郑海也开始考虑怎么进一步的提高渭水书院的地位。

要知道,整个长安城也就一百多万人,约三十万户人家。

但是,除了经商,普通百姓去海外讨生活的,少之又少。

所以郑海心动了。

不过,这个时候李世民就没有什么心情再去管了。

“单纯的跟随,那么到时候哪怕是发现了土豆或者玉米,大家也只会认为这是李义协和李耿在李宽的指导下,带着大家发现的,根本就没有我们渭水书院什么事情。我倒是觉得,要么就干脆先跟在李义协他们的船队后面,等到成功的到达美洲之后,我们书院的人马就自己去各处搜寻高产农作物的下落。

一个大臣死后能够得到这等哀荣,实属罕见。

“这一次我们带回来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特殊作物和动物,金银财宝之类的黄白之物非常的少,再说了,我们都已经出海这么久了,也不差一时半刻,所以我们还是先去书院吧,把船上的东西先交交接给农学院的那帮人。”

而且,他还想接着这个机会再在李世民面前刷一波好感。

原本李世民是下令厚葬魏征的,不过魏征的妻子裴氏拒绝了。

李义协自然知道,不管是观狮山书院,还是长安城里,不相信自己之前说过的话的人,大有人在。

不管是倭国女子还是新罗美婢,亦或是突厥女子,李耿都尝试过。

“大哥,言行一致,方是君子。如果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可就没有意思了。”

没有经历过粮食不足的人,是很难想象出粮食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

“父皇,您放心,儿臣已经认识到过去做过不少荒唐事,会以父皇为榜样,以朝中大儒为榜样,重新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给父皇您丢脸。”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我们带回来的动物种类还是太少了,像是楚王殿下说的那种能够在极端严寒的地方生活的鹅,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大白熊,我们都还没有找到。甚至那种体型巨大,颜色鲜艳,能够学说人话的金刚鹦鹉我们也没有找到。”

时隔一年,李耿和李义协再次回到长安城,心中的满腔抱负即将实现,可谓是意气风发。

刚开始,他们为朝廷征服了高句丽而高兴,可是很快的,这个高兴又被长孙皇后的去世所取代了。

因为他们哪怕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单单去森林里采摘各种水果,就能填饱肚子。而他们种稻谷,懒得甚至是收割了一茬之后,直接不管,等到稻子重新长出来之后,再次收割。这要是在关中,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做啊。”

当然,他的关心重点,跟其他人不大一样。

哪怕是东海渔业已经开通了扬州至蒲罗中的客运航线,愿意背井离乡去海外讨生活的人,也少之又少。

所以长孙冲对李宽的性格和做事风格的研究,还是非常深刻的。

都说我大唐地大物博,其实去到外面的世界才会发现,这句话并不准确。你占城那些百姓,许多都非常的懒惰,一点没有我们唐人勤劳的样子,可是却是很少听到有人饿死的。

关键是一份报纸往往有好几张大尺寸的纸张,不说报纸上面有什么信息,单单这个纸张,就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

“父皇,天气冷,我们回宫吧。”

如今,郑家已经感受到渭水书院给家族发展带来的好处,支持力度也比前几年大了不少。

李泰并不给李治这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九弟面子。

夜长梦多,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坐上太子之位,否则要是哪天李世民突然出了什么意外,他再出手就晚了。

再加上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都兴办了识字班,鼓励匠人们脱盲。

李世民笑着说道。

无他,唯粮食尔。

“属下倒不是反对李耿出海,只是这几年他一直在海上奔波,两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要不是听说东海渔业严禁船员之间发展任何龙阳之好,我都要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但是,他对于渭水书院的学员的航海能力,显然是没有信心的。

事实上,放眼大唐,航海实力最强的是东海渔业,其他的都不是一个级别。

哪怕是我们上次从澳洲回来,跟大家谈到了口袋兽的情况,很多人都还是不信。这一次,我一定要让那些人睁大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不是只像他们眼睛看到的那样。”

在她看来,魏征一身都过的非常朴素,没有必要在死了之后搞出豪华葬礼出来,这并不符合他的本意。

“你这话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尽快行动了。别到时候人家都已经要出发了,我们的人手还没有安排好。那时候,指望着他们停下来等我们,就不现实了。”

一旁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治,很是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并没有下定决心废掉李承乾,否者今天就不会把他带在身边,还跟他说这么一番话。

如今,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唐人走出国门,去外面看一看。

这也是李义协最关心的。

“郑兄,你说的这个我明白。但是我们书院的学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航海经验,哪怕是我们紧急去购买一艘船只,也搞个‘渭水书院号’去跟在李义协他们身后探索美洲,日程上也来不及啊。”

有个不省心的儿子是什么感觉,李世民可是太有体会了。

何况,这一次的出海,并不需要那么高的代价。

“多谢陛下!犬子能够为大唐做些许贡献,也算是他的荣幸!”

李忠也同样意识到了高产农作物的特殊意义,所以没有阻止李耿出海!不过,心中的担忧,却是一点也没有变少。

没办法,做父母的,不容易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