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楚王大课堂

李宽要去观狮山书院开讲座了!这一个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长安城各个书院。

观狮山书院自己就不用说了,哪怕是渭水书院、曲江书院、国子监、大唐财经学院、韦氏书院、王氏书院、大唐交通学院等其他的书院,也都有许多学院纷纷涌进观狮山书院,为的就是听一听李宽这一次有什么高见。

这么几年下来,李宽的讲座整理稿,早就成为各个书院必学的书籍。

特别是格物学院这些新式的学院,更是视李宽的讲座为学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每一次李宽的讲座结束之后,讲座上提到的相关学科,往往就会迎来一阵快速发展的时期。

紧接着当年或者接下来的几年,大唐皇家科技奖的获奖者,他的研究项目往往都能跟讲座上的一些内容联系上。

所以只要在学术上有一定追求的学员,都对李宽的讲座充满了期待。

再说了,李宽办观狮山书院,可不只是为了出海准备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要让人冒险去做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充足的激励。

“祝兄,我跟你知道的一样多。这一次的讲座,楚王殿下并没有提前告诉大家他要说什么,但是从今天的规模上来看,肯定会有一些重磅消息出来。”

就像是一个人告诉你神龙架的原始森林里面有绝世稀有植物,你知道这说的是什么吗?

台下面,李耿苦笑着跟李义协对视了一眼。

李泰的话音刚刚说完,台上的李宽就示意人推出了几块黑板。

可以说,这是贞观十七年开年以来,影响力最大的一件事了。

“大哥,难怪我我听说那个李义协回到长安城之后,在西市大肆采办各种各样的优质绵羊,原来他是准备把这些绵羊运输到澳洲啊。”

自己只不过是怀着好奇的心来听一听李宽今天有什么高见。

李泰面无表情的看着台上的李宽,心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魏王殿下,不管楚王殿下支持谁,只要那个澳洲真的有传说中的高产粮食,那么我们就应该支持海员们出海。”

李宽一开口,直接就让整个大广场陷入了寂静。

从最开始探索倭国起,“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就行驶在大海之中。

“估计不仅仅是这样。如果只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根本不需要李宽如此兴师动众,只要李耿和李义协稍微放出一点风声出来,自然会有许多书院跟风。其他的不说,我们渭水书院不是就已经在准备跟他们出海吗?”

“那个杨本满,还真是厚颜无耻,李宽这么羞辱他,居然也没有一点反应。”

李宽没有立马将主题往美洲那里引,而是先说了说大家似乎熟悉,又很不熟悉的澳洲。

公平竞争,他并不认为观狮山书院会输给谁。

观狮山书院虽然规模庞大,但是跟更加庞大的出海需求比起来,人数还是太少了。

虽然李宽很难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对玉米这种大家都没有见过的植物这么了解,但是为了让李耿他们万里迢迢的冒险去美洲之后,不至于空手而归,他还是决定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都给大家共享一下。

“莫非他也知道前往美洲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旅途,所以想让其他书院的人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冒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正好符合我们的心愿呢。”

不是所有人都像是李耿他们一样,以扬名立万为首要追求目标。

虽然这几年已经更换了几次船只了,但是东海渔业最先进的船只,总是会以“妖言惑众杨本满号”来命名,其他旧的船只,被取消名字之后,就成为一艘普通的海船。

许多人都是提前到场了。

郑海的这个想法,是长安城中许多勋贵子弟的想法。

李宽要办讲座,还是在观狮山书院的大广场上办讲座,直接可以容纳超过两万听众。

“李兄,这下麻烦了,我们一下就多了无数的竞争对手了。”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碰到当地土人的话,估计从土人的吃食里头就能快速的找到其中某种或者几种高产的农作物。

“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明天我们也一起去现场看一看,听听李宽到底有什么高见要抛出来。搞得规模这么大,要是到时候没有拿出什么东西出来,那李宽丢脸可就丢的大了。”

李义协倒是看得很开。

李耿知道自己改变不了李宽的决定,也只好无奈的继续听着讲座。

所以郑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背后一定有深意。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个东西,叫做玉米。这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高可以达到一米到四米,据说这玉米的适应性非常的强大,比水稻要好养活很多,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你们看,这玉米的叶片扁平宽大,边缘上面是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叶片上面基本上是无毛或具疵柔毛,叶片的中脉粗壮,但是边缘稍微有点粗糙,不小心的话会刮手。”

“有关系是有关系,但是应该不是简单的宣布观狮山书院准备探索美洲。”

至于那些铁矿和煤矿,虽然还没有人发现,但是李宽知道肯定是存在的,所以使用一个含糊其辞的“有消息称”,让人以为是不是东海渔业或者观狮山书院的人在澳洲又有了新发现。

要知道,那东西既然那么高产,说明只要大家能够找到,就能满船满船的往大唐运输。

民以食为天,不管是谁,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都低不到哪里去。

甚至《月亮报》这样的报社,也都安排了人员过来。

说完了玉米的情况,再提土豆的时候,大家的吃惊程度就没有那么夸张了。

观狮山书院大广场中,祝之善看到文达明已经占据了一个好的位置,随时准备将听到的内容转化为一篇新的报道,立马挤过去跟他打招呼。

“希望如此吧,楚王殿下既然如此说话,那么到时候肯定也会把通往美洲的建议航线跟大家分享,甚至还会让我们修建的各个补给点给其他船队提供补给呢。”

“这也算是从侧面说明我这二哥,这些年挣了无数的钱财啊。可惜,他一直不肯支持我,到时候那满屋子的金银财宝,不知道便宜了谁。”

美洲那么大,李宽不知道李耿他们的船队能不能顺利的到达,也不知道他们成功到达之后,会在哪个地方落脚。

李宽直接抛出玉米种子的价格不低于同等重量的银币,这可是实打实的巨大激励。

在海上,海员们都非常乐意乘坐“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甚至认为这个名字是好运的象征。

最近一个多月,他动作频频,想要在今年锁定胜局。

李宽的话,引起了一些世家子弟的兴趣。

“我听说永平港附近,去年多了一群绵羊,长得非常好。那里四季如春,牧草丰盛,牛羊长得比河北草原都还要快的多。最关键的是你几乎不需要怎么去搭理牛羊,只要圈一块草场,就可以坐着等待收获。

虽然祝之善服务的报社是自己的对手,但是文达明跟祝之善认识这么多年了,私交还是不错的,倒也不至于不理会人家。

现在突然听到他要搞这么一场大讲座,对象很显然是面向长安城所有书院的学员,甚至外面的一些匠人只要感兴趣,都可以进入观狮山书院大广场听讲。直觉告诉我,这两件事之间,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联系。”

“澳洲有高产农作物,这个话本王在好几年前就说过了,但是许多人都觉得那是天方夜谭。今天,趁着‘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出航之前,我把这三种农作物的长相跟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能够更加简单的再美洲找到这几种作物。”

“文兄,你们《大唐日报》的消息最为灵通,知不知道今天楚王殿下的讲座主题是什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展还算顺利,朝中有不少大臣都或明或暗的表示对李泰的支持。

今天来的人太杂了,哪怕是大家都对李宽讲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没有办法避免长孙冲这样的听众在那里窃窃私语。

“杨家的炒茶作坊,可是稳稳的坐着大唐第三大茶商的位置,每年给杨家带来的收益,至少有五万贯;再加上杨本满最近在作坊城的房产投机上面大挣了一把,他怎么可能会跟李宽翻脸?”

按理来说,那李宽一直鼓吹海外的世界有多么广阔,李耿和李义协准备去美洲这样的大事,他不可能一点反应也没有。

一时之间,台下许多有志于出海的学员,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这个本王自然知道,且看他一会要说什么吧。”

好在李宽倒也没有耍大牌,说九点钟开始,就在八点五十五分准时的出现在了台上,然后在教育部副部长许敬宗的亲自主持下,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