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探索新大陆
魏征去世了!在李世民前去探望的第二天,魏征去去世了!虽然在最后的时光里,他活的很光荣,李世民毫不吝啬的给了各种关照。
但是,魏征其实是怀着遗憾去世的。
魏征是一名合格的谏臣,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的梦想其实是成为一名谋臣,像房玄龄那样的谋臣。
魏征给自己的人设也是按照谋臣的方向在努力,不管是给李密献上了十条计谋,还是给李建成提议诛杀李世民,他都希望自己的计谋有发挥的余地。
可惜,终其一生,这个目的都没有实现。
当然,虽然他谋臣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一追随李世民,就帮他劝降了太子李建成的旧部,魏征的功劳还是不小的。
望着不断远去的马车,李世民颇为感慨的说出了名传千古的这段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李义协满脸黝黑,早已不像当初的小白脸模样,看着码头上不断往船队靠拢的帮工,再一次跟李耿确认着一会的行程。
这么一来,我们就有一半的可能成功第一个找到高产农作物的书院。再不济,李宽口中的三种高产农作物,我们先找到其中一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这样也能让我们渭水书院扬名立万。”
而李世民看到两个儿子在这种场合居然还在斗嘴,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这年头,大家对于传承看的非常重。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就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感情。
而识字率的提高,更是让长安城各个报社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
进入贞观十七年之后,大家对长孙皇后的离去,已经没有那么敏感。
哪怕是李世民就在身边,他也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在回来的途中,他们已经知道了大唐这一年发生的大事。
毕竟,他的不省心的儿子,可不是只有一个。
但是,如果跟已经登基为帝的李承乾争夺皇位,还愿意支持他的人,就不多了。
长孙冲这几年跟李宽不知道斗了多少回合。
虽然几乎没有胜利过,但是有一句话叫做“最懂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
至于他说的这话,自然会有史官把它记录下来,不用担心流传不下去。
“这还不简单,李耿不是要在长安城呆一个月吗?这个月你就让他多辛苦一点,还能一个月都搞不定?晚点我让巢方给你开一个药方,再带点宫里头的药材回去给李耿补一补,到时候一定让他给你留下几个大孙子。”
郑海思索了一会,觉得长孙冲这个主意虽然有点缺德,但是却是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事实上,不管是谁去世了,除了最亲的几个人,其他人很快就会把他忘记。
因为这种同样的关心和期待。李耿和李义协才跟亲兄弟一样的走上了出海的道路。
郑海转动着眼前的地球仪,不管的猜测着李义协和李耿的下一步动作。
不管心中实际上是怎么想的,李承乾嘴上还是说的很好听的。
这段时间,他敏锐的感受到朝中支持自己的力量在增长,再加上长孙皇后这个支持嫡长子李承乾继承皇位的最大支持者去世了,这让李泰看到了希望。
关键是这么下来,能够实现渭水书院的利益最大化。
以长孙家和荥阳郑氏的力量,组建一个小规模的船队,那自然不在话下。
“我就不等明天了,今天下午我就先过去,晚上直接在那里守陵。”
由于《大唐日报》等各个报纸都在报道“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号”回来的相关事情,李耿和李义协又亲自撰写了不少文章鼓吹海外的各种机会和丰富物产,李世民自然也听说了。
长孙冲显然不大想渭水书院就像是跟屁虫一样的跟在观狮山书院后面学习,到时候什么功劳都分不到。
一旁的李泰忍不住出言讽刺。
我们渭水书院这几年的发展很快,但是在大唐的名气却是远远赶不上观狮山书院,甚至还被人拉的越来越远。这一次,如果寻找高产农作物的发现之旅被观狮山书院独占,我觉得以后渭水书院要想追上观狮山书院,就几乎没有希望了。”
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大陆,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动物,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植物,这些能够扬名立万的东西,是李耿最关心的。
李世民的脸色果然好看了很多,并且还转过身看了一眼李治。
“你这个主意,倒不是不可行,但是就要看观狮山书院的那帮人,对于其他人跟着他们出海是什么态度了。”
听长孙冲这么说,郑海不再犹豫,立马就跟长孙冲开始商讨具体的安排。
等到四轮马车消失在视野之中,他就带着百官回城了。
所以,如今逐渐消失在百官面前的,只是一辆普通的四轮运货马车,装载着魏征的灵柩往城外而去。
“搞清楚了吗,李义协他们这次出海回来,真的准备要去传说中的美洲了?”
至于这种行径会不会让渭水书院的船队陷入到危险之中,这就不是郑海考虑的问题了。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了。
不管他们准备开发哪条航线,路上的风险都不会小。所以对于渭水书院的加入,他们接受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大不了,我们雇佣一批船员,就跟在李义协他们身后,关键时刻,大家能够互相帮衬一下。”
就比如魏征当年劝谏李世民的很多话,虽然很不中听,史官却是全部记下来了。
……
“嗯,确实是要鼓励更多的百姓出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占据那些富饶的地段。并且我们要继续探索这个世界,也需要更多的大唐百姓在各个补给点扎根生存,否者,总有一次出海,我们会回不来。”李义协和李耿就这么一边说话,一边下了船,重新踏上了长安城的地面。
“郑兄,长安城中比我对李宽更加了解的人可不多。虽然我一直不大喜欢他,但是在支持大唐勋贵和百姓出海这件事情上面,不得不说,他还是非常大度的。
“这个世界太大了。这几年的航海,已经证明了楚王殿下描述的那些东西都是正确的,放在格物大厦面前的那个地球仪,是准确的。而盘点一下我们了解过的地方,居然还不到这个世界的一半,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要知道,作为李忠和李君羡的嫡长子,他们两个完全可以躺赢啊。
“是的,那个李义协在船上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话了,这一次回长安城只待一个月,一天也不多留,然后立马前往登州,乘坐新式的海船出海。这一次,他们要去挑战楚王殿下口中的美洲!”
郑海的眼光还不错,心中也有几分抱负。
这么多年的坚持,也起得了不错的效果。
李世民自然知道李忠为什么烦恼。
户部每年专门划拨了那么多的经费用来发展大唐的教育,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
“这倒不用,属下已经买了一箱子的六味地王丸,足够了!这要是都还没有怀上,那我也是认命了!”
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是支持船队去美洲探险的。
如果可以蹭观狮山书院的热度,跟着一起去探索美洲,长孙冲自然是支持的。
“如果我们自己去搞,日程上自然是来不及的。但是如果只是安排人员跟着参加的话,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虽然李义协和李耿都很有信心的样子,但是从这地球仪上也能看出来,美洲离我们远着呢。
所以长孙冲再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已经基本相信李义协这次是来真的了。
李义协和李耿想要去美洲的消息,其实不是什么秘密。
李忠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回答着李世民的话。
这就导致了大家对买报的热情大幅上升,《大唐日报》甚至还在长安城创造了日销十万的新纪录。
“四弟说的太对了。有些人总是给人翩翩君子一样的感觉,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却是跟君子没有一文钱关系。父皇明察秋毫,自然心中有数。”
所以对于回家,他并没有那么迫切的心情。
李耿基本上翻阅过每一场李宽在观狮山书院做的演讲的记录稿,对立面涉及到海外的事情,异常的关心。
哪怕是我们今年成功前往美洲,也只能了解美洲的一小部分区域,真正要了解整个美洲,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李承乾自然不会让着李泰。
当然,史官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帮帝王记录值得传颂的东西,更多的是记录帝王的一言一行,不管好坏。
如今地球仪上的澳洲已经找到了,李义协他们还在沿途新修建了好几个补给港口。
毕竟,跟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很多人都会支持他。
“我大唐子民,抛头颅洒热血都不怕,大海有什么好怕的?再说了,东海渔业不是已经准备了最新的海船了吗?朕倒是觉得,你看开一点好!”
“李兄,等会你是先回府上,还是先去书院?”
要知道,他可是为李耿准备了不少的伺妾。
“陛下,都是真的!”
李耿从小到大,就很少能够在家中看到自己阿耶。
李忠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平时阴暗的事情做的多了,才导致李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子嗣。
“大哥,四哥,明天我准备再去昭陵那边祭祀一下母后,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