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明明船上装的是价值高昂的貂皮,可能登记的时候会写成是普通的狼皮。
很快的,码头上众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如果严重的,那更是直接取消这个商家出海的资格。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你先回来休息一个月,我们具体商量一下要在辽东发展什么业务,然后再辛苦你一趟,亲自往辽东城跑一趟!”
但是如果按照大唐市价来征税,有的时候市舶司胥吏和商家之间也很难完全取得一致意见,并且也会腐败留下了空间。
毕竟,辽东以后的机会很多,可不是只有淳于博能够看出来。
淳于博的前途,是完全跟淳于家绑在了一起。
刚刚他可是亲自看到商队的人员在那里登记市舶税的情况。
“听说东海渔造船作坊的海船订单的交期都已经排到明年底去了,附近合适制作船只的木头,已经比较难找,许多外地的木材商家开始运输巨木来到登州。”
“百年老山参两箱,缴纳一成作为市舶税!”
平壤和辽东、汉城之间,每日都有飞鸽传书来回。
“嗯,我看看到了!单单我们淳于家的商队登记缴纳的市舶税就高达十几万银币,而我们的商队跟随大军出征的时候,携带的所有物资和银票加起来也不过是这个数。”
“这几个月,我也在不断的研究东北的舆图。楚王殿下选择在辽东城附近设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还真是个好主意。船只通过辽河,可以直接连通辽东城和登州,不管是辽东的物产,还是大唐的东西,都可以轻易的在两地来往。听说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果能够种植大量的稻米的话,肯定可以利用稻米换取更多的辽东特产,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辽东种地。”
各种新式的船只,普遍都是在东海渔业造船作坊发明之后,才被推广开来。
这一次前往高句丽的登州商队,基本上囊括了登州主要的商家,要了解什么信息都很容易。
单单那些什么都不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楚王府各个作坊行动的商家,就能让辽东的商业跨上几个新台阶。
至于这些实物税收上来之后怎么处理,市舶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使君,您也来啦!”
但是,一旦有丰厚的利润,哪怕是没有任何人动员,这些商人们也是拼了老命的往前凑。
现在有了思路,他立马就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分享。
回来的船上,他也一直思考着怎么让淳于家在这一场变化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入场了,每天都在讨论着这只股票今天涨了多少,那只股票前景多好。
对于这种情况,市舶税是抓到一起,处理一起。
很快的,苏成冠发现登州刺史淳于难也出现在自己身旁。
那么,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忍住不进场的吧?特别是之前曾经开过户,但是曾经吃过亏的人。
淳于博今天这么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邀功,自然也是做了几分功课的。
果然,半个小时之后,视野之中就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船只。
“苏郎中,前天收到通知说最近会有大批海船从海外返回,我们已经把市舶司所有能够调动的人员都调遣到了文登码头。还找东海渔业借调了十几名账房,让市舶水师协调了一百名护卫,想来应该能够满足需要了。”
工作了几年的苏成冠,也已经不像是当初那么任性了。
当然了,像是不好保管的东西,就不会使用实物税,而是根据事前公布的折价,直接缴纳税银。
虽然有护卫在维持秩序,但是码头上的局面还是有点混乱。
苏成冠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像是人参这样的东西,你很难去准确的估价。
登州市舶司安排在文登码头的管事陈大明看到苏成冠亲自来到码头坐镇,赶紧汇报了一下自己的安排。
他都快成登州官场的一个笑话了。
为了鼓励大唐造船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它们只会向大唐皇家专利局申请一些非常核心的专利,其他的都让人随便抄。
反正无非就是上缴和售卖,不会烂在各地市舶司的仓库之中。
淳于博看着码头上越发热闹的场面,心中也有了决断。
如今它在登州、泉州和广州都有造船作坊,旗下的匠人和帮工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万人,算是大唐有数的大作坊了。
毕竟,报纸上看到的是报纸上看到的,跟自己身边的人亲自讲述的还是有区别的。
淳于博这一次商队的主要负责人,淳于难自然是从他那里提前听到了许多消息。
反正在唐朝,实物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简单的说,商人就是无利不起早。
淳于难的心情很不错。
苏成冠还没有那么腹黑,以为淳于难真的是来迎接凯旋将士的。
“高句丽好歹也是立国几百年的国家,哪怕是再穷,经过了几百年的积累,底子也不会差。这一次,算是彻底的落到了楚王殿下手中了。我听说高句丽的三个都城,平壤城、汉城和国内城,全部都是楚王殿下的人打下来的,所有的缴获都是过了楚王殿下的手,这才是真正的财神爷啊。”
“确实是,楚王殿下点石成金的本事,整个天下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在平壤的时候,听说辽东那里的将士,有一半被就地安置在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而兵团的将士,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卒,也获得了超过六个奴仆女人的赏赐,还有几百亩的土地,简直就是一日之间,实现了阶层跃变啊。”
“嗯,一些商家提前通过飞鸽传书把信息传回来了,文登码头这两天每天一大早就有许多马车在附近等着;属下估摸着这一次回来的货物应该会非常多。”
“辽东那么大,哪怕是长安城很多人已经心动了,我们现在动起来也是没问题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登州的优势,是很多地方比不上的。就像是那个木材生意,不管是怎样的巨木,在辽东都不值钱,但是到了登州,一根可以造船的上等木头,卖上几十甚至上百贯钱都是很正常的。”
放在后世,直径一米以上的木头,绝对就可以算得上是巨木了。
码头上的苦力们,立马就兴奋了。
一家几百亩地,如果每一亩地都能真正的种植起来,那么这些农户就已经蜕变成小地主了。
要不是今年淳于博这么跟他建议,他估计还在犹豫之中呢。
就在苏成冠和陈大明说话之间,灯塔上面负责瞭望的人员已经在挥舞着旗帜,示意下面的人员开始做准备。
“不仅是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生意火爆,其他的几家造船作坊也是差不多。至于木头,东海渔业已经给那些木材商家一个新的思路,让他们雇佣海船,直接去鸭绿江江口运输。东海渔业会在鸭绿江江口修建一个码头,主要用来各种个头。像是几人合抱粗的巨木,在我们登州已经不是那么好找,但是在辽东却是遍地都是。”
灭国之战啊。
只是,日子变得忙碌了起来。
“听说陛下已经从辽东城班师回朝,楚王殿下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麾下的将士们,也将在今天回到登州,我这个登州刺史,自然要过来迎接一下凯旋而归的将士。”
但是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船队,还是非常少见的。
甚至可以说,这几年就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一起回港。
“嗯,使君,我觉得淳于家可以加大进军辽东的力度。以前的海贸,因为我们的反应比较慢,已经失去了先机。但是辽东不一样,如果通过陆路通往辽东,哪怕是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成,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少,关键是运输的货物还不会多。
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市舶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征税体制。
苏成冠自家就是商人出生,很是能够理解商人的想法。
甚至有些商家,直接在船上就已经达成了今后的合作意向,准备一起进军辽东。
“没去高句丽之前,我以为这些边疆小国,远离中原,国内没有什么财富。去了之后才发现,这个认识完全是错的啊。”
要不然今天也不会那么兴奋。
这一次高句丽之行,他其实没有做太多的事情,但是所见所闻,却是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如果这些运输船的出现能够解决登州各个造船作坊木头来源的问题的话,那对我们登州来说,还真是个天大的福音呢。”
苏成冠作为登州市舶郎中,自然是希望登州的海贸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我们从登州出发,使用大海船运输货物到辽河口,嗯,听说东海渔业准备在辽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以转运辽东出来的货物。到时候需要的运输时间,肯定会大大的减少,并且船只的运输量,远远地超过马车,成本也会低很多。”
所以像是这种价值比较高,价格比较难以衡量的东西,都是直接按照征税比例,缴纳实物税。
只要跟随着楚王殿下的步伐,一直偏安一隅的淳于家,也是有可能走进大唐的权利中心的。
自己家族数百年没有实现的目的,很可能在自己手中完成。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种事情,绝对是值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家国天下的说法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