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热闹的文登码头(继续三合一,求月票)
苏成冠跟东方平是好友。
作为明法科进士,苏成冠在大理寺倒是混得风生水起。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苏成冠家中不差钱,愿意隔三差五的请同僚去味之素、五合居或者点都德交流感情,在各家有红白喜事之际,礼节都非常到位。
而市舶都督府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在登州、扬州、杭州、苏州、明州、泉州、广州、崖州、蒲罗中等处设立了各地的市舶司,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东方平的举荐之下,苏成冠也在今年初从大理寺来到了市舶都督府,被安排到了登州担任登州府市舶司的市舶郎中。
别看苏成冠从大理寺这样的机构调遣到了登州市舶司,级别上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权利却是完全不同。
当然,苏成冠也是知道好歹,家中也不差钱,倒也没有借着这个机会疯狂搞钱。
甭管是市舶司的人员,还是码头上面的苦力,亦或是各个商家,都已经很了解。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特别是陈五妹,如今可是两次获得大唐皇家科技奖的人物,是大唐学术圈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在长安城乃至大唐,都有几分名气。
反正缴纳税负、搬运物资这些东西,不需要他这个刺史府的亲信幕僚去操作。
“十几根巨木?多大的海船能够装下这么多巨木啊?”
文登码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行体制。
“不错,大明你这个安排非常妥当。这一次的海船,听说都是从高句丽那边回来的,肯定带着许多的物资,我们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市舶税的征收,不要耽误了战利品的销售。”
或者明明船上还有两十箱人参,却是故意不登记。
但是,苏成冠很清楚淳于难口中的巨木,至少是直径两米以上,甚至是三米以上的。
“东家,这一次我们还真是发了!平白在平壤城多了十几处大宅子不说,还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高句丽特产。就连许多的金器、银器,价格也非常低廉。哪怕是直接融化了当做金锭、银锭来售卖,都还有大量的利润。”
市舶税的人员,以及借调过来的账房很快就开始分组确认各艘船只的市舶税缴纳情况。
他可是听说了,这几年大唐皇家钱庄在登州城里的分号,可是热闹了不少。
如果没有好处,哪怕是李世民出面,也不见得能够让多少商家真正的拿出百分百的实力去拼搏。
“楚王殿下办事,还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次要不是楚王殿下带队,登州这边绝对没有那么多的商家敢跟在大军后面。我听说战场上那些受伤的战马什么的,都是商队的伙计帮忙处置的。平壤城各个勋贵家抄家之后,家财就地转卖给了商家。大军根本就不用有任何负担,只要凯旋的时候开开心心的接受朝廷的赏赐即可!”
作为一州刺史,还是登州这样的上州,淳于难能够出现在将士凯旋的现场,还是有几分鼓舞意义的。
淳于难发现自己的动作还是慢了。
淳于难将心比心的想了想,觉得李宽这一次出征,肯定是捞的盆满钵满。
这些人,个个都是登州商圈中有名有号的人物。
当然,这种做法肯定免不了个别商家会夹带私货,甚至逃避缴纳市舶税。
但是,海贸好的前提,其实还是要出海的船只够多。
不过,他们还没有开心多久,就看到有许多人都在往码头移动。
“那倒也是!这一次楚王殿下凭借着几万水师,就将高句丽的大军玩弄于股掌之间,实在是大涨我们大唐的士气啊。听说水师现在直接在平壤和汉城有驻地,东海渔业还在那地方租赁了一块土地,租期是九百九十九年,高句丽人不得过问租赁土地内部的任何事情,实在是听了很痛快啊。”
“嗯,把辽东作为发展重心,这个方向还是没有错的。不过,有这个想法的人,估计不只有我们淳于家。我可是从《大唐日报》上看到了,长安城很多商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特别是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很多都在辽东城开始修建作坊了。”
“真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登州的造船业将有望成为仅次于海贸的支柱行业,吸引更多的商家在这里开设造船作坊呢。”
陈大明脸上也满是笑容。
“金锭三百二十斤,缴纳市舶税三百二十金币!”
因为飞鸽传书的崛起,鸽子在大唐的地位都上升了不少。
“是啊,昨天有一个长安来的大木材商家,还拿着楚王府王管事的名刺,专门来拜访了一下我。说是准备在登州开设一个大的木材加工作坊,还从东海渔业造船作坊专门下订了五艘巨大的运输船只。据说为了支持木材运输,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都是优先给商家生产运输船,这种适合木材运输的海船,一次性可以运输十几根巨木回来呢。”
就比如后世的炒股,网上大家说股市有多么火热,你不见得会进去。
……
登州这边甚至专门给她立了一个雕像,就放在互助小学的校门口呢。
苏成冠知道的消息比陈大明要多一些,知道这一批的海船都是当初跟楚王殿下一起出征的商家带领的。
与此相对应的,造船行业的兴旺,其实也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
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凭借着飞剪船起家,如今是稳稳的占据着大唐第一大造船作坊的位置。
灭的还是高句丽这种历史悠久的大国,缴获能差到哪里去呢?
文登码头是大唐北部最重要的码头,每天都热闹非凡。
淳于难好歹是登州刺史,不会简单的把种地的都理解成穷人。
当初淳于家,也就是从这么一个有着几百亩水田的小地主起家的呢。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物税才是主流,直接缴纳钱财反而是非常少见的。
借助着望远镜的便利,苏成冠很快就发现了这些船只就是自己要等的。
苏成冠可是楚王殿下的人,淳于难可不想在李宽面前丢了面子。
彼此之间的消息传输,其实一点也不慢。
作为一个靠着关系进入到登州市舶司的人员,陈大明还是希望自己的业绩能够好看一点,要不然自己的堂弟陈四儿和堂妹陈五妹的脸上就不好看了。
“楚王殿下出征的时候,可是说过不会让跟随大军出发的商家吃亏。如今高句丽的战事那么顺利,那些一起跟在大军后面的商家,肯定是吃的满嘴肥油。不过,之前战事没有完全结束,所有的船队都不敢擅自回来,登州这里才不知道具体情况,要不然,指不定还有多少商家想着组织船队,往平壤城和汉城而去呢。”
原本冷门的不能再冷的养鸽人,更是身价大涨,不少人都进入了公务员的队伍之中。
“上等珍珠一箱,缴纳一成作为市舶税!”
因为船只众多,市舶水师已经从最开始的全船货物确认,变成现在的主动申报为主,胥吏上船确认以及仓库抽查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式来确保市舶税的足额缴纳。
“郎中,灯塔上好像是有动静,应该是有船只要进港了。”
这年头,讲究的是诚信为本,你一旦失信,今后就没有人跟你做生意了。
别看他之前对大理寺的位置一直都看的不是很重,其实苏家世代经商,现在非常需要家中能够有子弟能够从商,从而给家族的传承添加一些保障。
这么大的木头,不说重量有多夸张,单单那体积就非常巨大。
别以为明天换一个马甲就能继续出海,想都不要想。
本官是背后的人是大唐的亲王、国公,还是刺史、将军,统统取消所在海船的出海资格,并且缴纳巨额的罚款。
文登码头的业务越繁忙,就意味着登州市舶司的业绩越突出。
淳于博下了船之后,第一时间就去见淳于难了。
就在两人说话之间,船队慢慢的靠近码头。超过一百艘海船一起进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大的。
“是啊,当初登州百姓连吃饭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自从楚王殿下到来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如今更是成为大唐有数的大州,连带着我这个刺史,也很有面子啊。”
淳于博想到当初平壤城抄家的时候,各个勋贵库房里头搬出来的东西,简直是刷新了他的三观。
就像是刚刚灯塔上的旗帜变化,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船只准备进港。
淳于难自然不能说自己是因为家族的商队要满载而归,所以特地来到码头迎接,这样的话显得太没有政治觉悟了。
谁说大唐地大物博,高句丽人穷地贫的?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过,唯一让他有点郁闷的是,原本以为这么忙碌之下,原本高达一百七十斤的体重,应该可以下降一点,结果这大半年过去了,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直奔两百斤而去。
怎么运?“是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么装的,因为人家的这种海船都还在制作之中。但是我听说这些巨木,并不是每一根都装在船上面,而是像木筏一样被连成一片,由运输船在前面拖着。”
许多人背后还是长安城的勋贵,苏成冠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人家跑到长安城里弹劾。
如果按照商家从海外收购的价格来计算,先不说商家很容易弄虚作假,对市舶司来说,也会损失大量的税收。
许多商家都在跟钱庄借贷,准备继续买船,扩大自己的实力。
特别是有东方平这个好友矗立在一边当榜样,他就更有进步的动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