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胥吏才是真正接触百姓,真正了解百姓的人啊。岑文本在一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既然都是吃的公家饭,为何不把他们纳入到大唐的官员体系内来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说法也是没有错的。

你说大唐有一亿人,跟说大唐有九千九八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人,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人口统计,也没有必要精确到个位数。

“话是这么说,但是一个县就那么几个朝廷命官,胥吏的数量也是有定数的。要把这么细致的信息汇总上来,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呢?”

并且,李宽认为户数只是人口统计当中的一项工作,远远不能代表人口统计的意义。

李世民显然是认可了岑文本的说法。

如今各个书院毕业的学员数量越来越多,让他们一出来就去一个县担任县令,或者去到六部里头任职,是不大现实的。

自古以来,中央朝廷的管辖就只到了县一级,听楚王殿下的意思,似乎是想在这方面做一番改变。

“陛下,这人口数量的统计,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人口总量、家庭户数规模、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还有识字的程度、地区的分布、人口的流动情况,这些都是人口统计工作需要涵盖的项目,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大唐有多少户人口就能解释的。”

如今提到各县官员的数量和管理,立马就触碰到了大家敏感的神经。

所以各种胥吏和里正、乡长,就由县里面进行招募、任命,其实本质上还是吃的公家饭。

如果其他人听了李宽说的话,是好奇和期待;那么唐俭这个户部尚书就头皮发麻了。

哪怕是新增了市舶都督府、大唐皇家专利局和警察总署,其实都是没有涉及任何现行的体制。

李世民听了好一会,大概明白了李宽的主张。

不过,像是一些比较敏感的内容,李宽还没有说出口呢。

不管事秦汉还是唐宋,朝廷任命的官员,一个县也就那么几个,单纯依靠他们来管理一个县,是不现实的。

做什么事情,不能上官脑子一拍就给定下来了。

“用数据来说话?”

“没错,对于陛下来说,您是希望听到‘某某县遭遇旱灾,良田损坏若干;某某地遭遇洪灾,百姓失踪若干’这样的奏折内容,还是想听到‘某某县今年春天遭遇旱灾,有一万亩良田的产量下降了五成;某某地遭遇洪灾,百姓死亡两百人,失踪一百二十人’这样的奏折内容呢?”

李宽这话一出来,在场的大家就知道以后的工作没有那么好做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