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陛下,百姓也是人,只要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移民的好处,那么自然有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幽州是连同辽东的关键之地,我大唐要掌控辽东,大力建设幽州就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微臣的想法,最好就是在幽州修建一条水泥路到海边,直接走海路将大唐河东道、河北道各地连接起来,可以大大提高货物周转的效率,不管是对于商人还是对于军队,都大有裨益。”李世民注定是要去攻打高句丽的。

原本应该连载小说的地方,却是被种植相关的文章给占据了。

假以时日,真正实现草原的长治久安,还真不是梦想。

与此同时,朝中小道消息议论了一个多月的功臣榜,也正式确定了下来。

“我先去找几个同僚打听打听,看看朝廷最近是不是在酝酿什么大事。我总觉得大唐日报如此连篇累牍的吹嘘着移民的好处,还有种植的事情,背后应该还有其他的手段相配合。”

想一想最近大唐日报的内容,再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这李宽的格局,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了。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之后,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单纯的靠推广种植,当然是不够的。但是在云中都督府和河东道北部推广种植,只要规模上去了,这些地方到处都是唐人的村落、城镇,那么这些地方慢慢的就会跟关中一样,成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这些地方的牧场全部都变成了田,当这些地方都修筑了城池,当这些地方随时随地都有大唐官兵出没,长治久安,岂不是必然的吗?”

所以,李宽的这一套,放在以前,那绝对是属于纸上谈兵,昏招一个。

杨本满说完,就放下了报纸,起身往外走去。

虽然李宽早早就已经开始布局,但是幽州这么一座重要的州府,不好好经营一番,实在是不利于稳固大唐东北边疆。

“没那么简单,以为对李宽的了解,他不是那么蠢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在他手上吃那么多的亏。”

这个楚王殿下,又断更了!

“需要朕怎么配合你这个移民的事情?”

那些地,说是大唐的,那也是大唐的。

大唐日报最新一版的内容,让好多《红楼梦》的粉丝恨得咬牙切齿。

“如今薛延陀人也不安分,要是大量移民到朔州周边,难保大战一起,搞得生灵涂炭,到时候朝廷的威信可就大打折扣了。”

再加上这些地方紧挨着草原,牛羊也是不缺的,其实倒不至于所有的东西都依靠外地运输。

要是赏赐给功臣之后,能够真正变成大唐的良田,朝廷最终还是挣了的。

有了装载量大的四轮马车和水泥路,运输的效率大大提高。

不过,他还是对这个建议没有太大的信心。

毕竟,朝廷赏赐的又不是现成的良田,据说大部分都是荒芜的草原,完全没有办法直接投入使用。

百姓担忧什么,我就给你解决什么。

这一次,却是一反常规啊。

“这李宽,这么多年来,总算是干了一件正事了。可惜,这么好的一个提案,不是太子殿下提出来的。”

他们在意的是这些土地,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创造出财富。

再加上朝廷刚刚宣布的移民河东道的公文,以及关中道不允许大量种植的规定,基本在就是在跟大家说:这些地,朕是赏赐给你们种的!

“阿耶,孩儿恭贺您位列功臣榜第一名呢。”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长孙无忌捋了捋自己的小胡子,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长孙无忌的眼光,自然是看的比长孙冲要远。

很显然,李宽的提议让他心动了。

一个人一百亩永业田,女人也给你分田地,一家人整体搬迁过去,很可能就是几百亩地。

李宽推广种植,显然是准备了一堆组合拳。

“比较遗憾的就是这些赏赐的土地,都在朔州北边,普遍都是到了云中都督府的地界了,这有点鸡肋啊。”

跟历史上的凌烟阁类似,最引人瞩目的二十四功臣。

对于长安城这些勋贵来说,朔州那片地的安全性,倒不是他们最担心的。

“你为何把幽州也放进去了?”

一旦朝廷真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绝对会迎来一大波移民潮。

“陛下把我放在功臣榜第一名,于公于私,我都是要支持朝廷在那种植的大计。如今看来,这种植也算是有利可图,哪怕是距离远了一些,投入大了一些,最终的产出还是很可观的。要是朝廷这次赏赐的土地,全部都能变成有人耕种的良田,这对我们大唐北疆的稳定,意义着实不小。”

按照大唐百姓的习惯,哪怕是分给他一百亩地,他肯定多少也会种植一些菘菜啊,粟米啊之类的,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

并且,很明显,这些功臣主要是以当年的秦王府旧将为主,跟随李渊打天下的功臣,很多都没有在着里面。

……

这个数据,长安城很多勋贵都心中有数。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不过是几天之后,朝廷就正式公布了移民河东道及云中都督府的政策,开始鼓励关中道的百姓去到县衙报名。

“阿耶,我已经打听清楚了,那种植,着实是暴利,除了楚王府他们在广州种植的甘蔗可以一比,种植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不如种。朝廷赏赐的这些田地,要是全部用来种植,一年的收成,可能比我们炼铁作坊的收益还要大不少。”

“陛下,微臣需要的支持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大唐纪念碑建成之时,陛下可以将朔州周围的土地大肆封赏,留下朔州以南的区域给到关中各地百姓移民使用。然后户部需要准备移民们路上的粮草,以及到达移民地点之后的农具、御寒物资……”

其实,这也算是当局者迷吧。

杨本满紧皱着眉头,脑中不断的猜测李宽的真实想法。

这也是李世民这次会这么大方的重要原因。

“低调,这事低调,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显露出我们的自满来。”

移民的整体方案,李宽已经跟王玄策、武媚娘等人商量了好多次了,如说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二十四功臣,每人赏赐三万亩永业田,七十二功臣中,每人也赏赐一万亩永业田,并且还允许大家以一个银币一亩的土地,购买不超过十万亩田地,这个赏赐力度,可谓是前无古人了。要是不放在朔州那些边疆地区,关中道哪来这么多的良田呢?”

而大唐日报自然是以最显眼的地方,将朝廷的这条政策进行了转载并解读。

长孙无忌如今对李宽是越来越忌惮了。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却是只能配合。

可以说,李宽推广种植的计划,虽然不知道背后蕴含了楚王府多大的利益在里头,但是对于大唐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北方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