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又是这一套,朕不信了!

阿义那心情愉悦的看着最新一版的大唐日报。

作为一名曾经的突厥贵族,阿义那如今也算是能文识字,看得懂报纸,搞得清账本了。

“首领,上个月作坊里头条石的出货量,比去年一年还要多,这么多年来,条石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碎石呢。”

阿古诺在一旁脸露微笑的汇报着作坊里的情况。

作为阿义那的忠实仆人,阿古诺的的命运完全跟阿义那息息相关。

当初阿义那费了大价钱,威逼恐吓的几乎垄断了长安城周边的条石业务,以为能够在大明宫的修建过程中发一笔横财,结果却是被水泥的推出给狠狠的伤了一把。

好在后面大唐不断的修建水泥路,需要大量的碎石,阿义那的那些作坊及时调整了方向,重点生产碎石,才算是勉强缓过了这口气。

李世民想到最近朝会上不时有人提出放开关中道种植的事情,大概猜测到了李宽今天见自己的目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所以以前的移民充边也好,赏赐功臣边疆的土地也好,都没有真正解决边疆稳定的问题。可是,如果边疆的土地产出远超长安城,勋贵功臣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能得到大量的好处的话,那情况还会这样吗?”

李宽最近一年在折腾的作物,无非就是南洋水稻、和甘蔗。

“微臣见过陛下!”

不过,碎石的利润跟条石肯定没有办法相比的,并且能够做碎石生意的作坊也不止他们一家,所以这几年也就勉强算是日子过得不错而已。

朝廷要是限定只能在哪些州府种植的话,那么它的收益就能比较容易得到控制,也不会对大唐的粮食产量造成太大的冲击,李宽这个提议,自然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的。

别说是十倍,哪怕是五倍,不,只要有两三倍,就有无数的人改种了。

自个站在那里等了一会。

“陛下,楚王殿下求见!”

“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土地赏赐给功臣勋贵,没有人去耕种的话,也没有意义。”

“这么说,你是想让大家去河东道北部和云中都督府种植?这种,真的有十倍于粟米的收益?”

“普通百姓移民的时候,最麻烦的就是长途跋涉,这方面,朝廷可以考虑协助解决,当然,让更多人意识到移民的收益,意识到树挪死,人挪活的真谛,想必还是会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的。”

阿义那的作坊,简直就是躺着挣了一笔横财。

“你既然知道,那还提这样的建议干什么?你是觉得朕整天都跟你一样闲着没事做吗?”

约莫过了一刻钟,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笔,伸了伸懒腰。

李世民:“单凭这个应该不足以让大家将精力在边疆地区。”

李宽已经无所谓了。

“嗯,好在当初我没有再跟楚王府过不去,要不然就不会有今日的舒服日子了。我算是看清楚了,在长安城,你跟谁过不去,也不要跟楚王殿下过不去啊,那简直就相当于跟钱过不去。”

这年头,可不是老百姓你想种植什么就种植什么。

“确实如此,听说去年从云中都督府移民到江南道的那些族人,如今的日子过得都很不错。我看上一版的大唐日报,还专门提到了生活在豫章县的那些兄弟们的情况,似乎过得比以前要好很多呢。”

看到李世民仍然面无表情的模样,李宽只好接着说下去。

李世民虽然嘴上不在意的样子,但是心里面其实还是比较期待李宽能够拿出一个不一样的提案出来。

宣政殿中,李忠犹豫了一会,还是打断了正在批阅奏折的李世民。

虽然对李宽张口闭口钱钱钱的有点反感,不过李世民还是点了点头,认可了李宽的说话。

如今旧话重提,李世民可不至于听到一句话就兴奋的跟干什么一样。

这么一来,就剩下和甘蔗了。

“哦?他总算是舍得进宫来见朕了。”

……

“这几年,长安城中,不少勋贵都通过开始作坊,或者拓展贸易,挣了不少钱。这些钱啊,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砍头的危险。要让勋贵富商们把这些年挣的钱财投入到边疆地区,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前提是能够让他们挣到更多的钱。”

不过,他倒是有点好奇,李宽会抛出什么提案来。

“说吧,你今天找朕是干什么。”

李世民不满的瞪了李宽一眼。

由于使用了很多后世的建筑技术,这座宫殿跟旁边的太极宫显得很不一样,但是却一点也不失威严。

阿义那虽然心情很不错,但是嘴里却是难得的谦虚了一把。

不过,他说的倒也是事实。

“陛下,甘蔗喜欢气候炎热的生长环境,长江以北都不具备种植的条件,所以微臣是在岭南道推广甘蔗种植。”

这种话,能在陛下面前随便说的吗?

这楚王殿下,什么时候说话居然这么不靠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