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长孙皇后在追更
楚王府附近的石家村,一帮人围在了一起,似乎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石明,你来的正好,你快给大家读一读这大唐日报上的消息,看看是不是真的跟你阿耶说的一样。”
石富看到邻居石养的儿子石明走了过来,连忙招呼他坐到了中间。
作为石家村里头少数的在观狮山书院学习的后生,石明在村子里还是有点地位的。
“大郎,大家都这么好奇,那你就再读一遍吧,看看我没有骗大家。”
石养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儿子过来了,不由得觉得脸上有光。
就连石富话里明显带着不相信自己的意思,他也无所谓了。
石富听了一会,没有听到自己弟弟的名字,忍不住打断了石明的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像是朝政大事,她们很多都能听到,倒是吸引不了她们的眼光。
不过,全部内容看下来之后,就有点不一样了。
嗯?
石明虽然才十几岁,不过已经有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坐在那里一点也不发憷。
“石明,这些消息我们都知道,不过这不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吗?”
“树挪死,人挪活。各位叔伯,我接下来读的是大唐日报最新的一版报纸当中的文章,这就是它的标题。”
“这,在这呢!”
“阿娘,你们是说最新的报纸里头没有《红楼梦》这件事情吗?”
这么说来,这事情就真的跟种植相关了。
就连长孙皇后也不例外。
“阿娘,这个事情交给我吧,我一会就去二哥府上,到时候我肯定可以要到最新章节的稿子的。”
长孙皇后很理解韦贵妃此时的心情。
看来啊,自己的两个弟弟是真的发达咯。
兕子自告奋勇的揽下了这个差事。
要不是兕子这话,估计大家都想不到啊。
“这大唐日报上面,楚王殿下不是在连载那《红楼梦》嘛,本来是每次都有一章的,但是今天的报纸居然没有了,妹妹是在想,这书以后是没了,还是说有什么特别情况,所以过来跟姐姐请教一下呢。”
石富听了脸上露出一个尴尬的神色,“那……那你继续,我们听着。”
这宽儿做事,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猜不透啊。
石富是既激动,又有点不敢相信。
到了现在,石富心中基本上也有谱了。
就在长孙皇后还在发愣的时候,韦贵妃来到了含凉殿中。
韦贵妃虽然脸上有点焦急,不过说话的时候还是很稳的。
能不让大家抓狂吗?
这个场面,想一想就觉得有点诡异啊。
“嘿嘿,石养,一会你也别回家了,正好石明今天也回来了,我把那只阉过的雄鸡给宰了,今天我们好好的喝两杯。”
但是今天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这两媳妇都讨不到的石良石文兄弟,居然能够上报纸。
“去年的时候,楚王殿下在长安城成功的试种出了一年两季的南洋水稻,陛下和朝中众位大臣立马高度重视,专门安排楚王殿下负责南洋水稻在江南道和山南道的推广工作。这一次南洋水稻的推广,朝廷费重金,将大量的突厥人从云中都督府迁移到江南,也安排了不少关中道的百姓南迁。”
左右不过是一个稿子,只要写出来了,就不可能拿不到。
不过,即使是兕子现在这么说了,长孙皇后还是想不通这报纸怎么就跟种植扯上关系了?
“对啊,兕子你经常去楚王府,莫非知道一些什么事情?”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巧,这韦贵妃前脚刚进来,后脚杨妃和德妃也过来了。“我这刚刚拿到没一会,还没有看完呢,怎么啦?”
在农村里头,只要自己的儿子争气,当老子的干什么都能把头抬得高一点。
“这……这真的假的?之前石良他们让人带回来了一封书信,都没有提到购买了奴仆的事情呢。”
大明宫,含凉殿。
但是,几章之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长孙皇后发现自己居然把一旁的兕子给漏了,不由得懊悔了几分。
“正好,我也是发现这《红楼梦》居然没了,过来看看情况呢。”
楚王府对于其他人来说,不是那么好进,对于兕子来说,就跟去自己家里一样。
“这一期的大唐日报上面,原本印刷红楼梦的地方,出现的那些小故事虽然精彩,但是来来回回都是移民的那些事,上一期的时候就在其他版块上说过了呀。这个宽儿,真是搞不懂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只是这次没有连载,下次还是会继续的。
如今,谁也没有想到李宽的伏笔居然会在大唐日报上面。
上报纸呢,这是大家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啊。
不用谁去推销,大明宫中,一堆妃子都成为了《红楼梦》的忠实读者。
德妃在一旁插话道。
没错啊。
但是偏偏楚王府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让人摸不清头脑。
“朝廷一诺千金,自然是不会欺骗百姓的。原来,这石良兄弟是因为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所以才先种了六十亩水稻,即便是这六十亩水稻,在夏收的时候,也足足收了一万多斤的稻谷。石良兄弟立马卖掉了大部分的稻谷,然后买了一个奴仆帮忙耕地,在晚稻种植的时候,一举插下了一百一十多亩的秧苗……”
“这个倒是可行,不仅是最新的一章,最好就让宽儿多讲述几章,省的每天大家都挠痒痒一样的等着下一章的到来。”
“石良和石文两兄弟来到的地方是山南道襄州治下的襄阳县,这襄阳县,离长安城并不算很远,走陆路到汉中,然后乘船而下,不过是再几日功夫就到了。鄙人有幸跟随楚王殿下巡视天下水稻的种植情况,在襄阳县外,碰到了来自石家村的这两兄弟。”
“怎么样,我没有骗你们吧?这石良和石文,现在算是发了,我当初就说移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们好多人还不听我劝解。要不是我们家就我一个儿子,我也只有石明一个儿子,祖上三代都是单传,我就跟着一起去移民了。一百亩永业田啊,这可以让你少奋斗三十年都不止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