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考验你能力的时候来了
贞观十四年的秋天,因为李宽的回归,长安城多了不少事情。
伴随着朱雀大街两边的树木,再一次变成光秃秃的模样,李宽开始考虑明年种植的事情了。
李世民已经明确的说了不同意在关中道大规模的占用良田种植,那么李宽的选择就不算很多了。
那些尝试到了甜头的世家勋贵,基本上不需要再怎么鼓动,就会考虑怎么去扩大种植面积了。
但是,怎么让长安城的普通农夫,或者是关中道的普通农夫,跋山涉水的去外地种植,这是需要李宽考虑的。
“王爷,我觉得明年重点推广在河东道的种植,应该是最有可行性的,并且也能达到稳固河东道北部局势的目的。”
武媚娘对李宽的很多安排都很清楚,所以如何推广种植,李宽也会跟她一起商量。
基本上在各个作坊上工的百姓,都是认识基本的常用字的,再说了,也不需要每个人都认字,只要报纸上的内容足够吸引人,自然有人把报纸上的内容讲给周边人听啊。至于文绉绉的话语,这完全是可以改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不亏本?”武媚娘在脑中重新梳理了一下印刷作坊的消息,确定自己把握的东西没有错之后,再次说道:“王爷,一文钱一份报纸,除非你只印刷一张很小的纸张,否则不可能不亏本的。按照媚娘的理解,要把长安城的一些主要消息都囊括进去,一小份纸张是不够的,起码得相当于正常书籍四五张的篇幅吧。按照这个规模,一份报纸一文钱,起码得亏两文钱一份啊,这怎么就不亏本了?”
“楚王殿下,这报纸篇幅有限,如果按照您说的,需要的纸张可就多了。”
领导一句话,下面忙断腿。
“媚娘,你不觉得现在长安城中的百姓,获得消息的渠道太少了吗?来来回回,基本上都是靠口耳相传,很多消息传到最后就完全变化了。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够将长安乃至大唐的主要消息都记录在上,然后售卖到各处,岂不是消息传递的速度会快很多、准确很多?”
武媚娘虽然提出了建议,但是她自己却是觉得要达到这个效果非常的难。
这年头,很多地方的信息都是相对闭塞的。
“河东道确实是首选,长安到洛阳,再到晋阳,接着到朔州,全部都通了水泥路了,要移民的话,非常的方便。除了南边的那些州府人口稍微多一些,越靠北方,唐人的数量越少,大片大片的都是无主之地,推广的阻力非常小。”
骆宾王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从报纸转移到小说身上了。
李宽想到了后世那些一块钱一份的报纸,厚厚的好几张。
关键是报纸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见过,如今楚王殿下突发奇想要搞这个东西,自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啊。
但是要他负责管理一份报纸,他却是觉得压力有点大。
“不,不亏本!”
虽然长安城到朔州都有水泥路,理论上来说,只要统一安排四轮马车运输人员,移民的速度可以非常快。
李宽大体上听懂了武媚娘的意思,无非就是掌控民意,给人推广自己的想法。
李宽这个时候,总算是意识到自己这几年漏掉了一个东西。
经过楚王府将近十年的努力,大唐至少减少了一百文个文盲。
骆宾王听到李宽要求自己将朝廷时政大事、东西两市商贾的重要消息、坊间流传的各种故事都刊登到报纸上,那个头是越来越大。
“也不叫书籍,只是简单的印刷几张纸,我把它叫做报纸,一文钱一份的雇佣人到各地售卖,或者干脆放到各处蜂窝煤铺子售卖。至于你说的识字问题,其实,长安城中,如今百姓的识字率已经不低了。
这就由不得她不惊讶了。
真要是计算印刷成本,估计没有一家是不亏本的。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哪家大报社是会亏本的。
李宽搞这报纸可不是自娱自乐用的。
“连载小说?王爷,您是又有新作要面世了吗?”
要骆宾王写文章,他是眉头也不会皱一下。
骆宾王如今对此是深有体会。
而信息流通比较快的地方,无非是长安这些大城里头,当地百姓愿意移民的又很少。
李宽脸上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