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这些农户都愿意去河东道,最好就能让坊间都流传着去河东道种植的各种好处,要让读书人都替我们说话,要不然这个效果不会很好呢。”“王爷,恕媚娘愚钝,印刷报纸都已经是亏本的了,要经营报纸,岂不是要亏的更多?这需要人员去撰写文章,需要人员去打听消息,需要人员去售卖,这些都是需要钱的呀。当然了,如果发行了这报纸,就能实现王爷你说的掌控舆论的目的,那这些亏本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就是了。”

“最后一个就连载小说吧。等以后报纸规模上来了,我们还可以多开两个版面,讲一讲足球比赛啊,马球比赛啊,或者歌剧院的戏剧之类的。”

……

后世的山西、河南、河北,都是种植大省,李宽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跑到江南去推广种植。

“初期先亏一段时间,等走上正轨了,我自然有办法让这报纸挣钱。这样吧,明年三月就要种植了,移民的话最好今年内就出发,要不然很可能来不及了。所以这报纸的成立,要越快越好,本王亲自担任这个报纸的总编辑,让观光来负责这个报纸的具体运作,过几天先推出一份报纸出来,看看效果怎么样。”

你以为那里面的广告是白打的吗?

“这个本王还得再想想,你先把其他的东西搞好来,每个版面先找一个编辑,然后可以对外收集稿子,不一定全部都自己写。”

“媚娘,我说的不是印刷报纸不亏本,而是我们发行报纸,经营这些报纸这件事情,可以做到不亏本。”

“一文钱一份报纸吗?”

这几年,李宽搞出来的小说可不少,每一本骆宾王都看过了。

“单纯的讲朝政大事,老百姓不见得会有兴趣。你说吏部尚书换人了,或者谁谁谁被陛下任命为某州刺史,普通老百姓哪有什么兴趣?而在衙门为官的,哪怕不看这报纸,也能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你的这个提议,不是不好,而是会让我们的报纸卖不出去。报纸卖不出去,本王创建这个报纸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王爷你有什么办法?”

“又要严肃,又要不失幽默,王爷,这报纸就这么点篇幅,很难尽善尽美呀。”

如今已经是九月份了,再等下去就是大雪纷飞的日子了。

再说了,这推广要是能够跟草原战略结合起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从李宽的话里头,武媚娘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王府的印刷作坊,应该是整个大唐规模最大的印刷作坊了,技术也是最厉害的,但是,即使如此,一文钱一份的报纸,也是要亏本的吧?虽然一文钱不多,但是如果长安城很多人都买,每天都亏个几十贯,一年下来也是很吓人的。再说了,亏本的生意,没有办法长久呀。”

但是也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没想到李宽听了,居然马上就有主意了。

虽然跟后世比起来,这个年代的识字率还是非常的低,但是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好在报纸的事情关系重大,李宽倒也没有撒手不管。

李宽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开点挂吧,这样报纸的销量才比较容易打开。

“王爷,你是说让印刷作坊印刷一本简易的书籍,然后低价售卖吗?可是长安城好多百姓都不识字啊。再说了,哪怕是识字,这书籍里头文绉绉的话,好多百姓也听不懂呢。”

武媚娘聪明伶俐,很快就把握住了李宽话里的关键。

不客气的说,在大唐,就还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小说写得比李宽好的。

这基本上是每个穿越者都会搞的东西。

没办法,只好缠着李宽来交流了。

“这还不简单,我们的报纸暂时先分成四个版面,一个讲时政大事,一个讲商业信息和新闻,再有一个将百姓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最后一个嘛……”

武媚娘倒也知道舆论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在种植推广的这段时间亏本,楚王府家大业大,还是能够亏的起的。

“你这么一说,本王倒是想到了一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引导舆论。”

真要是为了自己开心,还不如好好的让紫霞多编排几个戏剧,去歌剧院看看戏剧来的更有意思呢。

李宽还没有想好到底把哪部小说拿过来,现在自然不会跟骆宾王详谈了。

“这编辑倒是不难找,实在不行的话,从观狮山书院里头找几个教谕或者学员来帮忙也行。只不过第一次做这个报纸,我没有经验,三天后就要开始出刊,这个时间是不是太紧张了一些呢?”

“观光,这就是考验你能力的时候来了!”

骆宾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