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阎立德看杜管事的眼光,总算是变柔和了一些。

不用说,炼铁作坊里自然是没有的。对于炼钢来说,其实前一道工序就是炼铁,将铁水进行氧化,去除多余的碳,就能得到钢水。

“侯尚书,你说话可要负责任。什么叫做工部贪墨制作兵器的钱?你哪只眼睛看到了?”

“王爷,眼前的这只炉子所在的工坊,是今天就可以继续开始炼钢,其他还有两座工坊的炉子,稍微改一改,过个几天也可以用。但是还有几座的话,估计就只能用来炼铁了。”

戴全看到薛礼和席君买还是不肯相信事实的样子,忍不住不爽的怼了一句。

今天一大早,兵部尚书侯君集就气势汹汹的来到了工部,对着阎立德就是一阵猛喷。

“杜管事,昨天交付给兵部的横刀,是真的跟候尚书说的只有八千把吗?”

看到侯君集这么信誓旦旦的样子,阎立德心中也打起了鼓。

或者说,很多时候,他太过于死板了吧,让有些属下不太满意。

而李宽的疑问却是觉得有点意外和不满,只有这么一点?

“冤枉?呵呵,这是贞观十一年最大的笑话了。”

“侯尚书,杜管事的话你也听见了。不是我们工部不用心,更不是有谁贪墨了钱粮,这完全就是精钢涨价造成的呀。这种事情,根本不是我们工部能够控制的。”

像戴全这种在新的工匠等级制度里面,唯一的八级工,在楚王府内的地位还是蛮高的。

“有话就一口气说完,别在那淅淅沥沥的,尿不尽一样。”

阎立德对杜管事也是很不满,就连说话都变得难听起来。

一旁的侯君集也稍显意外,没想到这个杜管事居然敢承认。

场中没有人接杜管事的腔,他只好继续解释。

“王爷,这横刀如果真是使用直接冶炼出来的精钢制作的,那这个意义可就真的太不一般了。”

“现在作坊里头的炉子,有几个是能够直接用来冶炼精钢的呢?”

而有的工坊,虽然看上去也有几座炉子,但是因为设计的原因,哪怕是在炉子里炼了几次,出来的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精钢。

尚书省的六部,都是位于内城之中,跟太极宫紧挨着。虽然李世民已经搬到了大明宫中,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等中枢机构也都跟着在宣政殿两旁办公。

所以,为了研制炼钢的技术,楚王府的这个作坊里,都是把一条生产线放在一个工坊里,连续建设了几座工坊。

有理由就好,只要不是真的贪墨了,其他的就是扯皮的事情了。

要不然也不敢怼薛礼他们。

还是说这件贪墨案件幕后有朝中大佬力挺,人家压根不怕自己?

这次,自己一定要拿工部立威,省的以后没完没了的有人掐兵部的脖子。

也不是一个管事就有能力贪墨的。

阎立德看到负责这批横刀制作的管事也在旁边,立马就把他叫了过来。

要是吐槽一次,就能有一个这样的惊喜,那薛礼愿意天天被人吐槽。

“哐!”

“杜管事,什么意思?你是觉得本官摘不掉你这顶帽子吗?”

侯君集在阎立德这里一闹腾,工部的其他一些上了级别的人立马就围了过来。

不客气的说,这个精钢产量,绝对是冠决大唐了。

到时候难保不出现品质或者安全问题,这就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了。

不说其他的,单单南山建工修建大明宫的时候,屋顶的横梁,如果有足够的精钢,就压根不用使用巨木了。

“负责?呵呵,我侯君集对我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兵部要的一万把横刀,这是户部早就划拨了钱粮的,为何现在只有八千把?不是有人贪墨了,那是什么?”侯君集冷哼一声,“怎么?莫不成一万变八千,已经是你们工部手下留情了?是不是你们都习惯了给一万横刀的钱财,制作五千把刀啊?”

戴全作为楚王府最全能的匠人,自然是知道王府的各个产业之前受到了多少钢铁的掣肘。

戴全信心满满的说道。

至于戴全的些许吐槽,那又算的了什么?

不过,想到这个年代,整个大唐的年产钢铁总量也就一千来万斤,这日产一万斤,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嫌弃的了。

“王爷,一万斤也不是不能再提高了。但是新建工坊需要时间,不过你放心,等到今年年中,日产两万斤也不是问题的。”

要是关键时候搞出问题来,那还不如稍稍晚一点呢。

李宽没有直接说要一次性多建设几条炼钢炉子。

只不过,薛礼的疑问是充满了惊讶和不可置信,真的能有这么多吗?

可这横刀锻造使用的精钢,从去年夏天开始,到今年年初,您知道涨了多少吗?”

倒不如把这些工坊改造一下,全部用来冶炼铁料得了。

“王爷您放心,这个月底,我们的作坊出产精钢就能达到五千斤以上,等到下个月底,我有信心达到一万斤一天。

“冤枉啊,阎尚书,侯尚书,下官冤枉啊。这工部打造横刀,每一个环节的钱粮支出,都是有迹可循,都是有记录在案的,我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贪墨一文钱啊。”

这是有恃无恐,根本不把兵部放在眼里吗?

就工部一个天天跟各种匠人打交道的衙门,居然敢这样欺负兵部,真当自己是泥捏的吗?

“怎么样?我就说了这两把刀都差不多,我们作坊炼出来的钢不比人家的百炼钢差。”

所有的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到空中,不作任何处理。

不客气的说,单单把楚王府炼铁作坊的东西拿出来,都可以在观狮山书院支撑起一个学院的研究了。

不敢说一文钱好处都没有捞到,但是说自己贪墨,着实冤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是,六部的办公地点还是没有变化。

再加上焦炭的炼制,也是一个创新,炼到什么程度,才能最符合炼钢的需要,这也是一门学问。

杜管事看到两位大佬都不爽的看着自己,也是郁闷了,赶紧解释了起来。

“就是,精钢价格上涨,户部划拨的钱粮没有增加,工部自然也是没有办法按照原计划打造一万把横刀的。”

旁边的工部侍郎和员外郎等人也开始纷纷搭腔。

“放屁!我不管你们是什么理由,反正兵部要一万把横刀,如今只收到了八千把,你们要是不把两千把补齐了,别怪我不客气!”

侯君集那管那么多啊,撂下一句狠话之后,拂袖而走。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