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头铁的杨本满

天气渐渐地变暖了,渭水河两岸的游人开始变多了。而伴随着天气的变暖,持续上涨了一年多的精钢价格,似乎变得更加火热了。

“阿耶,按照您的意思,我们新建的那个精钢锤炼作坊出产的精钢,全部都放在库房里了,一斤也不卖,等到那些人买不到足够的精钢,价格自然还会再涨上几分。”

长孙冲笑着说:“这可是纯利润,哪怕是一斤多涨价十文钱,我们库房里那几万来斤精钢,也能做挣几百贯钱,何况这作坊里出产的精钢,每天都在增加。”

“嗯,铁料的价格也要适当的再提一提,要不然有些人看到精钢的价格价格上涨的太多,就宁愿自己买铁料回去锻造了,哪怕他们自己锻造的精钢,质量差一点,也有人会这么干。”

长孙无忌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对如今的局势还比较满意。

这几年,长安城的作坊遍地开,对铁料和精钢的需求快速上升,再加上朝廷又在给各个折冲府更换兵器,这精钢的供应,自然就不足了。

虽然他不懂什么叫做市场规律,但是供应不足了,东西就会涨价,这个道理,长孙无忌是很清楚的。

杨本满的脸色比往年更为红润,让旁边的同僚觉得稍微有点奇怪。这天气也不算很热啊,怎么这杨御史却是一副脸色发烫的模样?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就连李世民也愣住了。

“这长安城的精钢价格,为何突然之间上涨的这么快呢?就连工部制作兵器都受到了影响。”

反正自己弹劾长孙无忌的目的,并不是因为要拿他怎么样。

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这似乎是件大事。

长孙无忌掐算了一下时间,觉得自己这么安排是最完美的。

侯君集虽然脾气臭烘烘,自视甚高,但是也不会轻易被杨本满拉下水。

“陛下,赵国公府上有没有哄抬物价,有没有囤积居奇,微臣不知道。但是微臣知道如今的铁料和精钢价格已经比去年涨了一大截,而关中地区的铁料和精钢,有一半是出自于长孙家的作坊。”

侯君集大闹工部的事情,该知道的人,自然都很快的就知道了。

而这些人自然也都知道,关中地区,长孙家才是最大的铁料和精钢生产商。

听了这话,长孙无忌心里头咯噔一声响。

“阿郎,这铁料也好,精钢也好,能够生产制作的,基本上都是勋贵世家,其中当以赵国公为最。我听说啊,那赵国公府上,其实年前刚刚兴建好了一座巨大的精钢锤炼作坊,但是市面上卖的精钢,却是没有见明显增加。”

“陛下,微臣听说长孙家前段时间刚刚建成了一个精钢锤炼作坊,炼铁作坊也扩大了规模。但是,市面上的铁料和精钢却是似乎更加难买了,是否囤积居奇,一查便知。”

那侯君集为何冲到工部,指着自己鼻子一顿猛喷?

反正,此时此刻的户部和工部,亦或是兵部,对铁料和精钢价格的上涨,多少都是有所怨气的。

……

妖言惑众杨本满号,这个耻辱,一时半刻是别想洗刷掉了。

头再铁,也是要考虑一下阎家的整体利益。

“囤积居奇呗,这也不不算是多大的秘密。”

对他来说,今年可谓是大喜之年,先是刚刚过完年,李丽质就生下了长孙家的嫡长孙,起名长孙延。

“嗯?新的作坊不是已经建好了吗?怎么市面上就没有卖的更好呢?”

甚至,之前长孙无忌贵为吏部尚书,朝中有不好的流言之后,还是长孙皇后主动劝说自己免掉了长孙无忌这个敏感的职位。

虽然数量多了一些,但是陛下总不可能真的派人去一斤一斤的称吧?

能够做到监察御史的位置,杨本满自然不是真的一点本事都没有,只不过很多时候,他的性格有些缺陷,这也是他基本上就止步于监察御史的重要原因。

“阿郎,这可是最近几个月长安城东西两市最热乎的话题之一呢,老奴自然是听说了的。不过,因为我们家茶园也好,制茶作坊也好,基本上不怎么需要使用到铁料,所以我就没有跟您详细汇报了。”

春暖开,太液池周边一副蝴蝶纷飞,香遍地的场景。

经过食疗的调整,长孙皇后的身体虽然不能说是完全恢复了,但是至少已经不是那副病怏怏的模样了。

怎么突然间跟无忌杠上了?

“对了,观狮山书院上个月采办的那些钢条,都还拖着没有签订契约吧?”

很快的,众人就已经来到了含元殿中,按照各自的位置一一站好。

“杨东,这长安城的铁料和精钢价格上涨之事,你是否有听说?”

这头可真够铁的!

长安城的勋贵们,总有一些自己的挣钱门道,铁料和精钢虽然算是比较特别的东西,可是长孙家的做法,并没有比其他人过分啊。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但凡是观狮山书院还想买那么多的钢条,也就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

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李宽难受一把的话,那就更爽了。

御史嘛,你要是一年到头都不弹劾几个重臣,那你还是一个合格的御史吗?

“嘿,阿郎,这件事情,我还真是听说了一点传闻。”

至于囤积居奇,虽然自家确实有这么做,但是完全可以用别的理由来解释。

“阿耶,还没呢。一次性要那么多钢条,我们要缓一缓才能拿出来,这个理由他们也无话可说。”

杜构的胆子没有自己弟弟大,看着不到半年时间,家里就多了近万贯资产,忍不住有点胆战心惊。

杨本满听到这里,猛地双眼放光。

杨本满一看,这个局面似乎跟自己想象的不大一样啊。

“启奏陛下,微臣弹劾赵国公纵容下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获取暴利……”

有相识的同僚一边走着,一边开着玩笑。

房玄龄:这个杨本满有段时间没动静了,今天这又是咋了?

另外一方面,他又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是李世民的大舅子。

以他对自己大哥的了解,这一招往往效果很好。

哪怕是知道自己王爷和长孙家不对付,为了及时完成礼堂的修建,许敬宗也只好捏着鼻子找长孙家的铺子采办钢条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说不准,明天上朝的弹劾目标,就有了呢。

杨本满这样的御史自然也不例外。

李世民想到曾经自己口中的孽子,如今却为大唐作出各种贡献,心中也是一阵满意。

就在大家都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杨本满说话了。

程咬金:这家伙,要是再敢弹劾我女婿,老夫今天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当然,杜荷能够说服自己大哥拿出家中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囤积铁料和精钢,除了长孙冲的提醒之外,在工部任管事的族叔的意见也是起了不少作用。

不过,看到长孙皇后之后,他就又把这种烦躁的心情给放下了。

“大哥,长孙家比我们囤积的铁料和精钢多很多,他们都不怕,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杜荷不以为意,“再说了,货栈里的那些存货,都是我好不容易从几家作坊筹集的,就这么卖了,怎么对得起我的努力啊?”

杜荷最近心情很是愉悦。

无忌估计也是被下人蒙蔽了。

客观的说,长孙皇后嫁给自己以来,对于长孙家相关的事情,她基本上都没有主动求什么。

杨本满学聪明了。

这就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柱子和横梁,钢条的采办自然也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

妥妥的比后世清北的学历不知道要高多少呀。

作为嫡长子,杜构继承了杜如晦的国公之位,是一家之长,考虑的东西自然比杜荷要多一些。

再跟李忠给自己回报的信息对比一下,应该能让自己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事的前因后果。

辛亏库房里囤积的货物,自己可以用准备交付观狮山书院的理由来忽悠。

杨本满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右前方的长孙无忌,心中冷笑一声。

御史想要青史留名,想要名震长安城,只能不畏强权的弹劾朝廷重臣。

长孙无忌:莫非李宽最近又犯了什么错,被杨本满抓住把柄了?

杜荷无法说服自己大哥,但是又不愿意现在就卖出,干脆玩起了拖字诀。

所以戴胄也只是附和了一句,便不再多说什么。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心虚,但是稍微想了想之后,长孙无忌心中也就有了底气。

“这个我懂,听你这口气,莫非还有其他原因?”

铁料和精钢的价格上涨了,户部的拨款却是没有同步增加,工部自然不可能按照原计划交付各种兵器。

既然杨本满提到了其他几个衙门,那就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听听其他人怎么说。

……

被人当着面给弹劾了,长孙无忌自然要出来辩解一下。

“听说楚王妃有身孕了,宽儿今后应该会变得更加稳重一些吧。”

事实上,杨本满很清楚,只要长孙无忌不干出造反的事情,自己是怎么弹劾也伤不了他分毫的。

李世民对李宽现在是又爱又恨。

“铁料和精钢乃是打造兵器和农具的重要材料,从去年年初至今,长安城的……”

“杨御史,你这是听风便是雨啊。这买东西的人多了,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你都知道,为了对应铁料和精钢的紧缺,长孙家已经新建了作坊,奈何还是不够啊。”

隋唐时期的秀才,可不是明清时期的秀才可比。

长孙家不缺钱,但是长孙冲享受这种成就感。

伴随着杨本满的话音,大家都惊呆了。

阎立德心中对长孙家是有点意见的,但是他也不傻,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还有其他好多长孙家的子弟都在朝中为官,自己是不可能去硬怼长孙无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