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第425章 破局之法,就在其中
因此避免风险的最好办法,那就是提前进行规避,不让这些出面的臣子得知他们行为的真实目的。可这样一来,两个重点之间似乎形成了悖论。
一方面需要一批受到重视的朝臣,持之以恒地指出刘彻错误的行为。
另一方面这些朝臣不能知道他们行为的根本目的,要在没有事先商量约定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行为。
听上去宛如痴人说梦,根本无法实现。
陈洛眯了眯眼,嘴角微微上扬。
在其他人的眼中,这是绝对的死局。
可自己掌握着破局的方式,甚至说是唯一的方式。
那就是太学。
现在刘彻进行变法,必然是要将原来的旧官员渐渐换掉,任用支持革新的官员。
官员从何而来?
察举上来的贤才,乃是主力军。
这些贤才乃是变法的受益者,与那些旧官僚、军功派,天然具有对立性。
因此刘彻用他们来代替朝廷上的那些旧官员,把察举而来的贤才安放在重要的岗位上,乃是自然无比的事情。
而且察举出来的贤才,要论平日里的办事能力,必然是受到刘彻的欣赏,不难赢得他的看重,成为心腹之臣。
故而首个条件已经满足。
而这些察举上来的贤才,可是需要通过太学的考核,才有出仕的资格。
那么他们在太学内待着的时候,自己可以从教学任务,以及最终的考核内容上入手,暗中引导他们的思维。
当他们离开太学,其实已经变成了陈洛的形状。
遇到刘彻下达某些不恰当的政令,下意识便会觉得这是错误的,于是上书劝诫。
当然,陈洛不打算把所有从太学出去的贤才,思维全部培养成一个模版。
那太扯淡了。
在事先没有商量过的情况下,若是这些人思维具有一致性,漏洞实在太大。
到时候刘彻做了什么逾规的行为,就是乌泱泱一大片人上书,而且文书的内容和要求异曲同工,刘彻又不是傻子,肯定可以看出不对劲。
不过这倒是太学的“妙用”。
察举上来的这三五百贤才,让自己去微调他们的行事准则,肯定不堪重负。
但通过太学博士来做这件事,陈洛只需负责修正太学博士的思想,那就毫无问题。
毕竟太学这次招收的博士来自各家各派,每个人的观念与诉求,都存在天然的区别。
比方黄老学派的博士,就希望统治者放权地方,维系当今无为之治的状态。
而治学农家的博士,则是主张重视农事,甚至想让天子亲自耕作,了解百姓疾苦,从而轻徭薄赋。
至于儒家的博士,肯定想要修礼乐、齐万民,建立大一统的局面,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
……
思想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的。
这些贤才进入太学之后,跟随不同的博士学习,思想亦会渐渐向他们靠拢。
毕竟陈洛招来的这些博士,虽然思想主张并不相同,但都能自圆其说。
大部分贤才在接受教导之后,都会认可他们的观点。
待到他们出仕为官,自然会带有相应的立场。
比方刘彻若是想提高税率,那农家、黄老学派博士教导的学生就会上书,表示反对。
而刘彻想要施以严刑,那儒家博士教导出的学生便有不同意见。
各个方面,总会有人挑得出毛病。
有时候,刘彻的做法并不一定是错误的,而那些人提出的建议也不一定能高明到哪里去。
可相比一潭死水的局面,陈洛更希望朝堂上存在不同的声音。
毕竟尖锐的批评没有了,那么温和的劝谏也将变得刺耳。
故而按照陈洛的想法,未来刘彻下达某项政令的时候,会有官员愿意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而且那些出仕的贤才因为思维方向不同的缘故,并不会齐齐上书劝谏,而是某一部分的臣子觉得不妥,希望刘彻收回旨意。
如此一来,刘彻朝着各个方向去做出过分的决定,想要任性地使用皇权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人来阻止。
这也掩盖住人为安排的痕迹。
在刘彻的视角里。
上书劝诫的臣子皆是朕的左膀右臂,而且他们平日并无交际,哪来结党营私的可能?
至于联想到他们都有太学出身的背景……
绝无可能。
日后察举制成了主流,朝堂上恐怕十之八九的臣子都会是太学出身,刘彻哪怕产生一丝丝怀疑,但他总不能把这些官员全部免职吧?
如果这么做,他这个皇帝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这就是陈洛预想中的,用皇帝自己的思维局限,制衡皇权的根本所在。
除去这些臣子出面限制,刘彻如果在某些错误的政策仍旧选择一意孤行,那还有陈洛和赵绾来当最后的保险。
毕竟以两位股肱之臣在他心中的地位,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刘彻劝回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数道保险的加持下,刘彻想要任性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想到这里,陈洛长舒一口气。
自己制定的计划,不仅仅是解决了赵绾的难题,更是回答了他前些时日的困惑,即是自己未来该如何与刘彻相处。
当时陈洛觉得屡次提出反对意见,会招来刘彻的不满。
现在看来,很多意见甚至不需要自己出面去提,可以通过太学于无声处进行影响,从中走出的官员接替过这份差事,去向刘彻提出建议。
甚至陈洛还有可能扮一扮白脸,出面否定某些建议,让刘彻重视起来。
且不说安排是否天衣无缝,但运行的过程中,每一步的实施者都存在限制,无法接触幕后,了解全部。自己被暴露出来,还是很困难的,毕竟它并非真正的结党营私,有着明确的核心成员,自己现在的情况,像是利用一个又一个的“巧合”进行推动,达成自己最终目的。
恰好这类的意外,最难被人察觉其中的玄机,想要弄明白幕后有没有主使,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追本溯源,找到自己头上。
陈洛缓缓站起身来,在脑海中更新了当下该执行的计划,打算立即行动。
枯坐良久,加上高强度的思维风暴,自己的肚子早就空空如也。
所以……
他伸了个懒腰,推门而出,“该去吃顿饱饭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