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破局之法,就在其中

屋外风雪停歇。

赵绾的马车已经离开了两刻钟。

李序走至书房,发现门扉虚掩着,于是轻轻推开,发现陈洛仍旧保持着端坐的姿势,似乎从赵绾离开之后,便一直没有改变。

“我先不去吃饭了,想安静待会,让他们给我留饭即可。”陈洛侧过头来,淡淡说道。

现在恰好是晚宴时间,按照平日的习惯,李序是会顺路来叫上自己同去。

李序听到回复,倒没多问,只是点头应道:“那行,我就先自己去了。”

说完这话,他退出书房,将门掩上。

人在处理难题的时候,极度需要思维连贯性。

相比费半个时辰攻克一道难题,换成零零散散二三十次,每次思考两三分钟。

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

显然,赵大夫刚刚带来了个复杂的问题。

看来伯玉得头疼了。

等下我让庖厨多留几张热饼吧。

……

随着木门关上,发出嘎吱轻响,李序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最终微不可闻。

陈洛重新将思绪拉回。

要知道自己与赵绾想要达成的目标,可不简单。

它甚至涉及到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斗争。

皇权与相权,天子与群臣。

历史的最终走向,乃是君主专制形成,百官之首的丞相被废除,而臣子上朝别说像现在这样坐着,连站着都不成,得要跪着。

因此在臣子的位置上,对皇权进行制约,属于逆着时代整体发展潮流而行。

当然,事无绝对。

臣子专权,乃至行废立之举的例子,并非没有出现过。

但那都是在皇帝年幼,或者本身能力有限,掌握不了大权的时候出现。

若现在皇位上坐着的是刘盈这类皇帝,那么陈洛根本不会担忧。

当初吕雉驾崩,陈平他们甚至没用什么权术手段,就顺利掌握了大半朝堂,刘盈甚至没觉得有什么异样。

可刘彻就不一样了。

以能力和权术手段来论,他在历史上必进前十,甚至可以说是前五的有力竞争者。

如果他觉得朝堂不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而是被某位朝臣篡夺,无疑是会想办法收回权力。

那名权臣基本不可能留有活路,最好的下场都是被赐死。

至于说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那么整个家族都要遭受牵连。

因此陈洛让自己或者赵绾扮演这样的角色,以对抗皇帝的话,几乎等同于在雪夜里走山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否决掉最直接的方案之后,陈洛便是思考着如何通过更为隐密、完善的方式制衡皇权,将刘彻的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且不会让他感觉不适。

陈洛抬手,揉了揉久坐导致微微发麻的小腿。

此事不好办啊。

通过窗户,他望着北风摇晃着枯枝,望着簌簌细雪掉落,望着数只灰鸟结伴从空中掠过……

见着一幅幅画面闪过,陈洛灵光一现,顿时冒出了个新奇的想法。

我之前的思路,似乎有些局限了啊。

刘彻想让赵绾担任丞相,是想消解丞相这个官职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更进一步地掌控整个朝堂。

自己原先对皇权进行限制的想法,一直是见招拆招,按照刘彻的思路去走,用相权对抗皇权。

且先不说赵绾有没有这个能力。

在封建时代,臣子和皇帝之间的对话,本身就不是在公平的规则下进行。

那么自己何不突破窠臼,跳出框架呢?

要知道单独某个臣子,某个派系是无法与皇帝抗衡的。

但如果利用皇帝本身去对皇帝进行限制,是不是就可以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陈洛的新思路看着有些玄乎,但其实并不复杂。

“皇帝”这一存在,看似是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并非只指坐在皇位上的那一个人。

历朝历代,无论是哪位皇帝,都不可能单独处理全天下的政务,独自制定所有的法律,亲自指挥全部的战争。

哪怕是实权在握的皇帝,手底下亦是会有相当数量的亲信,去践行他的意志,执行他的政令。

比起影响刘彻的意志,通过他手下的亲信,去用于限制他的行为,似乎就没有那么突兀了。

毕竟陈洛以及赵绾他们屡屡在关键节点,阻拦一些政令的下达,必然会让刘彻感到不耐。

哪怕他们俩现在属于近臣。

可这样的事干多了,那么圣眷总有用完的时候。

但如果换成二三十个人,轮流来做这事呢?

刘彻不可能每次早朝都会做出一些独到专行的事情,需要臣子出面劝谏的情况,总归是少数。

因此今日是这五六个人站出来,发声劝说,下一次又换另外五六个人上书,表明刘彻的行为不太妥当。

这样一来,他想要肆无忌惮的行使皇权,那恐怕就不行了。

当然,想要真正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上书劝谏的那些臣子,都要是刘彻信任的臣子,而且只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劝谏,正常情况下,他们应当是刘彻的得力帮手。

这点乃是涉及到刘彻愿不愿意听从他们建议。

要知道推行察举制的时候,难道没有守旧派上书,让他停止察举吗?

刘彻置之不理。

臣子关系的亲疏,关系到言语在他心中的份量。

其二,即是陈洛不可以直接干预那些臣子的行为,不能像与赵绾对话那样,表明自己要限制皇权的根本目的。

大部分人在得知实情后,肯定不会愿意这么干。

他们在官场上的前途,与皇帝的好恶相关。

鲜少有皇帝厌恶的臣子,能够走到高位,享受两千石的俸禄。

而且那些人最开始愿意这么做,但不代表他们愿意一直这么做,时间可以改变太多,何况陈洛想要长期了解二三十个人的心理想法,肯定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